(
课件网) 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动。 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和影响,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和意义,认识同盟会政治标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通过对孙中山等人革命事迹的学习,体会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 国民党尊称孙中山为“国父”; 毛泽东称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江泽民赞誉他为“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 孙中山何以赢得如此至高赞誉?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 10岁 14岁 18岁 26岁 28岁 进村塾求学 赴美国檀香山就读教会学校 在香港、广州两地学医。 开始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决定弃医从政,走上革新政治之路。 思考:孙中山人生道路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医人到医国 孙中山为什么会从“医人”转变为“医国” 西方思想的影响、爱国心的驱使、民族危机的加重 2、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革命志向:“ 洪秀全第二”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孙中山少年时代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并自命为洪秀全第二。他常常思考着消除天下的不平事,太平天国革命者的英雄形象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洪秀全 (2)从改革到革命 ①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清政府变法维新, 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③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的救国方法有何变化? 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己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三:“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二:(1894年11月)孙中山说:“乃以庸奴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指国家)之将倾。” ②1894年11月,孙中山怎么看待清政府与当时的国家 认为清政府误国,是清政府导致国家处于被列强蚕食的局面 最早成立革命团体,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为什么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3)成立团体———兴中会 时间: 檀香山 1894年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振兴中华 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诞生 意义: 宗旨: 地点: 纲领: 结果: 1895年 (4)发动广州起义 时间: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孙中山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同时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密工作,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 准备: 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陆皓东 陆皓东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旗帜为掩护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当庭奋笔疾书,“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义。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缉,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从此,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896年秋,孙中山在伦敦被清政府所派的特务诱捕入中国使馆,后来因英国政府干涉获释。此事在当时成为著名的国际事件,各种报纸争相报道。孙中山借此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