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全球性生态问题的成因及改善措施 1.(2023浙江6月选考,2)自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来,“酸雨”在我国发生的频率及强度都有明显下降。下列措施中,对减少“酸雨”发生效果最明显的是( ) A.大力推广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B.通过技术升级使化石燃料的燃烧率提高 C.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排放 D.将用煤量大的企业搬离城市中心 2.(2023浙江1月选考,1)近百年来,随着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加剧。为减缓全球变暖,我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CO2排放目标,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措施不利于达成此目标的是( )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B.积极推进植树造林 C.大力发展风能发电 D.广泛应用节能技术 3.(2021浙江6月选考,1)下列关于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和 X 射线 B.臭氧减少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 C.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D.避免臭氧层破坏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 4.(2020浙江1月选考,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B.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 考点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5.(2024浙江1月选考,5)白头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通过多年努力,其数量明显增加。下列措施对于恢复白头叶猴数量最有效的是( ) A.分析种间关系,迁出白头叶猴竞争者 B.通过监控技术,加强白头叶猴数量监测 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白头叶猴栖息地 D.对当地民众加强宣传教育,树立保护意识 6.(2022浙江1月选考,12)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我国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措施与该计划的目标不符的是( ) A.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 B.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 C.建立江豚的基因库,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 D.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考点3 生态工程和可持续发展 7.(2023浙江1月选考,7)在我国西北某地区,有将荒漠成功改造为枸杞园的事例。改造成的枸杞园与荒漠相比,生态系统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防风固沙能力有所显现 B.食物链和食物网基本不变 C.土壤的水、肥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D.单位空间内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明显增多 8.(2022浙江1月选考,5)垃圾分类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可消除环境污染 B.厨余垃圾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 C.生活垃圾发酵能产生清洁可再生能源 D.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 9.(2022浙江6月选考,18)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种群内个体的竞争 B.套种、间种和轮种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C.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技术不属于生态工程范畴 D.“过腹还田”可使农作物秸秆得到多途径的利用 三年模拟练 应用实践 1.(2024浙江“5+1”联盟期中)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B.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C.相比于自驾,步行、骑行或乘坐公交出行更符合“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D.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禁止CO2的排放是达成碳中和目标的主要措施 2.(2024浙江余姚期末)2023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举行。西溪湿地被誉为“杭城之肾”,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