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魏 洛 阳 蜀 成都 吴 建业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不是英雄 用阴谋阳谋 明说暗夺 淡薄 一心要那荆州 曹操不罗嗦 月光太温柔 走下长板坡 寂寞 独自 怎么能不懂 若是英雄 不读三国 纷纷扰扰 说不清对与错 是三国 尔虞我诈 有谁来煮酒 为乱世左右 儿女情长 烽火连天不休 分三国 东汉末年 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官渡之战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第16课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官渡之战示意图 战 役 官渡之战 时 间 地 点 作战双方 结 果 战争特点 影 响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和袁绍 曹操胜利 以少胜多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第16课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分析曹操能够战胜袁绍的原因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第16课 发言人:曹操 曹操能够以较少的兵力战胜袁绍的原因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军事上,战术得当 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第16课 统一全国 赤壁之战 诸葛亮曾对孙权说: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史料实证】曹操恢复南下,大兵压境,刘备和孙权准备如何应对?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第16课 曹操 刘备 孙权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第16课 赤壁之战 战役 赤壁之战 时间 战术 结果 特点 影响 曹操:铁索连船 孙刘联军:黄盖诈降、 火烧曹营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胜利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第16课 诸葛亮舌战群儒 蒋干盗书 周瑜打黄盖 草船借箭 庞统献连环计 诸葛亮借东风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文学作品:《三国演义》 史学:《三国志》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面貌。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有虚构的成分。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第16课 材料:诸葛亮:“曹操之众,远来疲弊,此所谓‘强驽之末’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三国志 诸葛亮传》 材料:“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汉书》 材料:“周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根据材料思考,占据优势的曹操为何会败给孙刘联军? 曹操:曹军长途跋涉,兵士疲惫,水土不服,疾病流行;不习水战。 曹操:骄傲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联军:采取了正确的战术。 根本原因:统一条件尚未成熟。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第16课 战争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意义/影响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和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