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 一、知识梳理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应依次放置 、 和 ,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或者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 ),目的是 ,便于观察。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看不到像,可能是:(1) ,成虚像;(2)u=f, ;(3)“三心” ;(4)像距太 。 4、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凸透镜的一半被板遮住,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 ,只是像的亮度 。 二、同步练习 1.小孔、平面镜、凸透镜都可以( ) A.成等大的像 B.成实像 C.成虚像 D.成倒立的像 2.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而b端在二倍焦距之外,如图所示,那么在另一侧所成的像是:( ) A.a、b端变粗 B.a、b端变细 C.a端变细,b端变粗 D.a端变粗,b端变细 3.将一卡片上的字母“F”(如图甲)紧靠凸透镜,逐渐增大凸透镜与字母的距离,通过凸透镜观察到“F”不同的像,其中不可能看到图乙中的( ) A. B. C. D. 4.如图所示,某同学把眼镜放在兔子前面,通过眼镜看到两只正立变小的兔子,关于此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具有会聚光作用 B.凹透镜,具有发散光作用 C.凸透镜,具有发散光作用 D.凹透镜,具有会聚光作用 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像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镜的焦距是20cm B.蜡烛从B点对应的位置移动到C点对应的位置的过程中,成的像逐渐变大 C.蜡烛处于B点对应的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蜡烛处于A点对应的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6.如图是小明探究甲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的情景,此时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若小明将透镜换成乙透镜,仅将乙透镜向左移,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透镜的焦距为10cm B.乙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C.利用此时乙透镜成像规律可制成照相机 D.更换乙透镜后若不移动凸透镜,在凸镜前加一个合适的近视眼镜,也能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 7.把带双箭头的图片放在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后不同位置,看到的情景如图甲和乙所示。此时的玻璃杯相当于 镜,箭头离玻璃杯较近的是 (选填“甲”或“乙”)图,其成像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类似。 8.苏苏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上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9.如上图右,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文字,此时透镜与文字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凸透镜靠近文字,透过透镜观察到的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看到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10.如图所示小明用同一个相机给同一个古塔先后拍了两张照片,当他拍完第一张照片后,相机应该 古塔并把镜头 ,才能清晰地拍摄到第二张照片。 11.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调整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 (填字母)。 12.在天安门广场某处,小丽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无论如何调节调焦环都不能实现,则小丽需要 (选填“靠近”或“远离”)天安门城楼,同时镜头应该往 (选填“前伸”或“后缩”)。 13.如图所示,许多超市为方便顾客结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