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25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围绕着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走近鲁迅”而选编的一篇经典课文。本单元通过不同视角、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多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学生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他的性格特点。而《少年闰土》作为单元第一篇课文,要借助文本让学生走进他的精神世界。本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对人物描写及人物形象的分析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一些陌生的表达,加上写作时代也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多种方法来精读本文,深入分析某些词句的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抓标志词和拟写小标题,理清文章层次和主要事件。 2.通过抓住“新鲜”一词,对比品味,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少年闰土的形象。 3.通过细读赏析,总结写作方法,写好小练笔。 教学重点 1.通过抓标志词和拟写小标题,理清文章层次和主要事件。 2.通过抓住“新鲜”一词,对比品味,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少年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细读赏析,总结写作方法,写好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分享“稀奇” 每个人的童年,都离不开那些纯真无邪的玩伴和一段段妙趣横生的故事。同学们,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回想,你和你的童年玩伴之间,是否也发生过许多有趣而新奇的事情呢?可能是一起勇敢地探险,一起调皮捣蛋,也可能是你们共同经历的某个难以忘怀的温馨瞬间。现在,请大家打开记忆的闸门,与我们一起分享充满乐趣的童年往事吧! 示例:我记得小时候,我和我的玩伴小明特别喜欢去村头的小河边玩耍。有一次,我们在河边发现了一个被水冲刷得光滑圆润的大石头,上面还有一些奇怪的纹路。我们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兴奋,把它当作我们的“秘密基地”,还在上面刻下了我们的名字和当时的日期。 二、初读感知,抓住“稀奇” 同学们刚才分享了各自童年中的那些充满乐趣和惊喜的瞬间。现在,让我们把这份对“美好”的追寻带入到《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中去。 1.速读全文,梳理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我”和闰土的相处过程及其对应的关系变化。 明确: ①(2—5)相见———主仆 ②(6—18)相处———朋友 ③(19)相别———兄弟、知己 2.少年鲁迅在和“少年闰土”的相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从文中找一个词语来概括? 明确:稀奇 三、细读文本,聚焦“稀奇” 同学们,我们已经从整体上感知了《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并明确了少年鲁迅在与闰土相处过程中的最大感受是“稀奇”。那么,这些“稀奇”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呢?是闰土那些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生活经历,还是他特别的性格特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细读文本,从字里行间去品味那些令人感到“稀奇”的精彩!请用我发现了“稀奇的 ”的句子来表达,并具体分析。 (一)稀奇的环境 在《少年闰土》的第一段中,鲁迅先生描绘了一个令人新奇的环境———深蓝的天空下,金黄的圆月高挂,海边的沙地上,一望无际的碧绿西瓜蔓延开来。而后续的故事中,闰土捡贝壳的海边和看跳鱼儿的沙地,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魅力。这样的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未知与探索的奇妙世界。 追问:为什么“少年鲁迅”就感觉这样的环境是很新奇的呢? 明确:因为“少年鲁迅”的生活环境与他所描述的这幅乡村月夜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生活环境是“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暗示了他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和单调性。高墙限制了他的视野,四角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