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能说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基本概况; 2.通过材料研读和观察地图,能够分析两次战争中曹操有不同结果的原因; 3.通过东汉末年地图和三国鼎立地图的解析,能够知道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程导入 京剧中白脸:阴险狡诈、象征奸臣、坏人的角色形象 景象:人民大量死亡、经济凋敝、人口锐减,百姓民不聊生; 原因: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社会动荡不安、军阀割据混战; 态度:同情百姓的遭遇 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 补充问题:曹操对此景象的态度。 壹·官渡之战 一、官渡之战 一、官渡之战 1.官渡之战的概况 时间 公元200年 地点 官渡 交战双方 曹军VS袁军 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军胜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迅速浏览教材P92-93,结合地图,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一、官渡之战 2.曹操获胜的原因探析 阅读教材,归纳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的原因。 政治 经济 军事 一、官渡之战 曹操 公元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 统一全国 接下来他会遇到怎样的对手? 贰·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概况 迅速浏览教材P93-94,结合地图,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时间 公元208年 地点 赤壁 交战双方 曹操VS孙刘联军 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败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2.人物介绍(孙权、刘备)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汉朝的宗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后在诸葛亮辅佐下成为群雄角逐的一股重要力量。 三顾茅庐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据说是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任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二、赤壁之战 3.曹操败退北方的原因探析 材料一: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材料二:“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张作耀《曹操传》 阅读教材并结合以上材料,归纳概括在赤壁之战中占有军事优势的曹操失败的原因。 曹军: 曹军来自北方,远道奔走,兵士疲惫;不习水战,水土不服;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联军: 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运用气候条件。 议一议 课后活动第2题 主帅的表现 战术的运用 二、赤壁之战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 说说你的想法。 问题思考 史书记载是基于史实的记载,《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取材于真实历史,但为了迎合受众和增加趣味性,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文学加工和创作。 叁·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浏览教材P95,结合三国鼎立形势图,说说三国政权的基本概况。 (北方)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西南)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东南)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各国的发展 曹魏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