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00587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4-12-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797856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9课,北朝,政治,北方,民族,交融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 观察图片,图中的汉人在做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北朝政治与 北方民族大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标:通过了解魏晋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壹 战淝水———兵戎现交融 战淝水———兵戎现交融 战淝水———兵戎现交融 前秦 东晋 对峙 淝水之战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特点:以少胜多 贰 迁洛阳———改革促交融 贰·迁洛阳———改革促交融 【淝水之战】 【南北朝初期】 (439年统一北方)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贰·迁洛阳———改革促交融 鲜卑族 汉族 生产方式 游牧为主 农耕 社会形态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生活方式 逐水草而居 定居 材料: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根据材料分析北魏统治面临哪些问题? 难题①:北魏社会文化落后 难题②:民族矛盾尖锐 必须改革 贰·迁洛阳———改革促交融 北魏统治存在的问题 改革的措施 北魏社会文化落后 民族矛盾尖锐 迁都洛阳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汉化政策 作用①: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实质: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贰·迁洛阳———改革促交融 解读: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 作用②: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材料: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慨:“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记》 贰·迁洛阳———改革促交融 577年,北周灭掉北齐,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叁 聚北方———胡汉共交融 什么是民族交融?说说你自己的见解。 民族交融: 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聚北方———胡”汉共交融 聚北方———胡”汉共交融 (1)北方各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由畜牧业转变为农业。 (2)汉族:学习畜牧经验,还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北方少数民族《犁地图》 汉族牧牛图 学习农业技艺,生产方式逐渐由原来的畜牧业转变为农业 北方各族向汉族 汉族向北方各族 学习畜牧经验,接受事物、服装、用具等。 民族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产生活 北齐汉人坐胡床 聚北方———胡”汉共交融 北魏经典拓碑 十六国族属表 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典章制度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 政治制度 民族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 聚北方———胡”汉共交融 敦煌飞天乐舞壁画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北朝乐府《木兰诗》 北魏书法 民族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 内迁各族学习汉族文化,多用汉语; 北方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思想文化 聚北方———胡”汉共交融 解读:从前黄帝有25个儿子,有的被封在中原,有的被封在边远地区。昌意的小儿子被封在北方,其封国有大鲜卑山,因此以“鲜卑”为号。 材料: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魏书·序纪》 各族相互认同感日益加强,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民族心理 民族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 聚北方———胡”汉共交融 生产生活 政治制度 文化艺术 民族心理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改变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