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明确文章内容,探索诗歌主旨情感。 3.鉴赏本诗的表现手法,了解其艺术风格。 4.感受诗人对人生“惘然”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结合诗的多个典故,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及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对人生“惘然”的审美情趣,以及诗歌的朦胧意境。 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李商隐最负盛名的一首令无数读者着迷的诗歌———《锦瑟》。大学者王蒙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双飞翼》来讨论这首诗。知道这一书名是什么意思吗?王蒙把此书比喻为鸟:一翼是《红楼梦》,一翼是李商隐的诗。我对这双飞翼情有独钟。 哪位同学给大家诵读一下这首诗? 好,课代表主动站起来朗诵,声情并茂,同学鼓掌。 《锦瑟》号称古典诗歌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在中国文学史上散发着谜一样的魅力,难倒了古今中外许多学者。如清朝诗论家王士祯说:“一篇《锦瑟》解人难”。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许多著名学生阅读这首诗的感受其实和大家差不多,即使注明了诗意,仍然不清楚他想表达什么。 我在备课时想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句话,他说:“诗比历史更真实。”这句话是说,历史记录的是客观事件,诗记录的是心情,当所有的历史事件结束后留下来的是情感的结语。的确,历史事件会消失,历史人物会远去,可是心情会变成永恒。难怪王蒙曾说,“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 我们无法还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创作者的角度讲,他的创作意图只能是一个,诗人已逝,我们再完美的解读也无法得到印证。既然如此,为什么非要去纠缠诗是缘何而作,为谁而作呢?文字所传达的生命的情感状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发和联想力量,千年而下引历代喜欢义山诗作的人共鸣不已。我们就来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一探诗谜背后的奇情妙境。 环节一:诵读感真情 1.自由诵读,感受本文基调,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作者以锦瑟起兴,通过找到的“思”“华年”,照应了尾联的“忆”,可见这是一首李商隐回首往事的诗。青春的年华让人迷惘,由此看来,这首诗主要写了李商隐对往事的一种深深的思念,首联便奠定了全诗伤感的感情基调。 2.再次齐读首联和尾联,语气中应该带着迷惘和感叹 朗读指导:回忆的文字在朗读的时候节奏是舒缓,缓慢的,要放慢节奏,缓慢一些。如果要把回忆的感觉读出来,最后两个字“惘然”,不仅语速要慢一些,语调要长一点,重读。大家再来试试,全班再次齐读这两联。 3.再次齐读整首诗,感受全篇笼罩着的这层浓重的情调,哀伤低徊、凄迷朦胧。 再在老师的指导下读读这首诗,回忆是需要缓慢的,感伤就要加一份低沉,注意不但是慢,还要慢出那份忧伤,关键字关键词要重读,为了加重这种感伤的味道,建议把最后一句重复一遍。 环节二:研析深理解 4.小组合作,查阅相关资料,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交流讨论,完成对诗词的解读,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出发,注意关注手法。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句诗的重点在五十弦,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中国古代所有乐器里面只有鼓瑟有五十弦之多,这也用来比喻他情感的反复。另一种说法是红色后来变成二十五弦,这里说五十弦就有断弦之意,后世也在猜测李商隐是否在怀念他失去的妻子。无论哪种说法都在指向他的后面这句“一弦一柱思华年”,即他所有细腻的愁绪,每一根弦、每一个音节都在怀念他逝去的美好年华。思是这首诗的体验,后面两联有四个典故,每个典故都有深意。 庄生晓梦迷蝴蝶, 他说的是庄周梦蝶的故事,到底是庄子梦见了蝴蝶,还是我原本就是蝴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