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00942

第30课 诗四首 导学案 (2)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0次 大小:125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30课,四首,导学案
  • cover
30、《诗四首》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过程:前置作业一、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晨兴理荒秽( ) 草木长( ) 燕( ) 2、 解释下列词语 荷锄: 草木长: 征蓬: 大荒: 柳暗花明: 无时: 4、文学常识 《归园田居》的作者是 , 代诗人。 《游山西村》选自 ,作者是 ,字务观,自号 , 朝著名诗人 《使至塞上》的作者是 , 朝诗人。本诗选自 。 《渡荆门送别》是 出蜀时所作,记下了他 时的观感和情思。课堂探究 5.《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7.《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是如何理解的?   当堂检测四、课内精读 (一)、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9、《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 10、《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 11、《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 (二)、阅读下诗,回答诗后问题 渡荆门山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2.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_____。 13.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渡远荆门外( ) A.通过 B.载运过河 C.渡口 D.渡船 (2)山随平野尽( ) A.全 B.完 C.死 D.用力完成 (3)仍怜故乡水( )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D.怜恤 14.解释下列诗句画横线的词语。 (1)江入大荒流: (2)月下飞天镜: (3)云生结海楼: (4)仍怜故乡水: 15.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 )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 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 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五、拓展迁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最后“王孙”句:《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言山居特别恬适,隐者自可久留。王孙,此指王维。 16.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首诗歌所描写的内容。 1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18.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 一、1、读准字音 :晨兴理荒秽(huì) 草木长(zhǎng) 燕(yān) 2、 解释下列词语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草木长:草木丛生。征蓬:飘飞的蓬草。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柳暗花明:柳色深绿,所以说“暗”;花光红艳,所以说“明”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3、文学常识 陶渊明,晋代诗人。 《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作者是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南宋朝著名诗人 《使至塞上》的作者是王维,唐朝诗人。本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记下了他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 二、 4、是指诗人意愿,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天,却不以此为苦,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5、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