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11183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1章 微专题1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的重点题型(课件 讲义,共3份)

日期:2025-02-05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23295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种群,讲义,课件,题型,重点
    微专题1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的重点题型 微点1 增长倍数λ、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变化 1.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增长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Nt-1×100%=λ-1。 增长速率=(现有个体数Nt-原有个体数Nt-1)/增长时间。 2.增长倍数λ、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变化 项目 种群数量变化 λ>1 增长(速)率>0 增加 λ=1 增长(速)率=0 稳定 λ<1 增长(速)率<0 减少 例1 如图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其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图中哪一时间段_____ _____ 例2 (2024·武汉外国语学校期末)调查某种群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的变化,得到如图a、b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自然增长率为0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若曲线a表示“S”形曲线的增长率,则第6年增长率可能小于0 C.若曲线a表示增长速率,当其为0时,则该种群可能达到K值 D.若曲线a表示出生率,b表示死亡率,则前6年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微点2 K值(环境容纳量)、K/2的界定与应用 1.K值、K/2的界定 正确界定K值、K/2的关键是正确理解K值。K值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不是种群数量能达到的最大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1)在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中,对K值、K/2的界定分两种情况: ①图1中,C点对应的纵坐标的值是K值,B点对应的纵坐标的值为K/2。 ②图2中,M不是K值,因为种群数量不在其附近波动。K1、K2是不同环境条件下该种群的K值。 (2)在增长速率曲线图(图3)中,最高点表示在t1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数量为K/2,t2时刻,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的种群数量为K值。 (3)出生数与死亡数的差值最大的时候,种群增长最快,此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出生数等于死亡数时,种群不再增长,种群数量达到K值,如图4。 (4)图5模型中: 2.K值、K/2的应用 注意:最大持续捕捞量≠最大日捕获量。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就捕捞,捕到种群数量为K/2左右时就停止,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获量;当种群数量达到最大(K值)时捕获,可以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例3如图是某养殖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有关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2、3所示的曲线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种群在图1中A点和图3中F时刻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C点对应 C.在A、C点和E时刻,种群数量都为K/2 D.在B、D点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例4 (2024·安徽芜湖期末)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数和死亡数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野生动物的种群增长曲线为“J”形 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C.将种群密度始终控制在D点值,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D.保护濒危野生生物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环境容纳量,如建立自然保护区 微点3 种群的存活曲线 (1)概念 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2)类型及特点 ①类型 ②特点 Ⅰ: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但是达到这一年龄后,短期内死亡,如人类。 Ⅱ: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如水螅、一些鸟类等。 Ⅲ:低龄死亡率极高,但是活到一定年龄后死亡率变得很低且稳定,如牡蛎、树蛙等。 (3)作用:反映了各物种的死亡年龄分布状况,有助于了解种群的特性及其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例5 存活曲线是指以生物相对年龄(绝对年龄除以平均寿命)为横坐标,以各年龄的存活数量对数值为纵坐标所画出的a、b、c三种类型的曲线。分析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存活曲线反映了种群个体在各年龄级的存活状况 B.不同的存活曲线是生物在长期适应中形成的固有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c型的生物,生命早期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