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11339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阶段检测卷(一)(课件 解析版 原卷版,共3份)

日期:2025-02-05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163427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原卷版,解析,课件,环境,检测
    阶段检测卷(一)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河南商丘期末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J”形曲线数学模型公式中λ代表的是增长率 C.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做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D.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 答案 B 解析———J”形曲线数学模型公式中λ表示当年的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 B.引入天敌后,被捕食者的环境容纳量会降低 C.环境容纳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种群的“J”形增长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答案 B 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错误;环境容纳量受环境的影响,引入天敌后,被捕食者的环境容纳量会降低,B正确,环境容纳量主要由环境中的有效资源决定,C错误;“J”形增长不存在环境阻力,没有环境容纳量,D错误。 3.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生态园中三叶草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 B.预测某地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主要依据年龄结构 C.种群的“S”形增长是受资源等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 D 解析 三叶草属于双子叶植物,调查生态园中三叶草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A正确;预测某地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主要依据年龄结构,增长型可能会增长、稳定型可能会保持不变和衰退型可能会下降,B正确;种群的“S”形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属于自然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模型,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错误。 4.(2024·四川绵阳期末)常年生活在北极的挪威旅鼠主要以苔草为食,出生一个月可达性成熟。每隔几年,挪威旅鼠数量就会大爆发,呈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下列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密度过大时雌鼠的生理变化会导致种群的出生率降低 B.挪威旅鼠、苔草两者的种群数量之间存在循环因果关系 C.苔草周期性短缺是导致挪威旅鼠数量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旅鼠种群密度,部分标记物脱落导致计算的结果偏小 答案 D 解析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旅鼠种群密度,部分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捉时捉到的带标记的个体减少,从而使计算出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值偏大,故调查种群密度也比实际值偏大。 5.(2024·广东广州市高二月考)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管号 Ⅰ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 10 5 5 10 A.适当的搅拌,可能会缩短到达K值所用的时间 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Ⅳ=Ⅰ>Ⅱ=Ⅲ C.若统计前未摇匀会导致统计菌数大于实际值 D.可通过血细胞计数板准确获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 答案 A 解析 适当的搅拌,促进酵母菌接触营养物质,可能会缩短到达K值所用的时间,A正确;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取决于培养液体积和起始酵母菌数,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Ⅳ<Ⅰ=Ⅱ<Ⅲ,B错误;若统计前未摇匀,上部取液会导致统计菌数小于实际值,下部取液会导致统计菌数大于实际值,C错误;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属于抽样检测,不能准确获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D错误。 6.(2023·山东潍坊一中高二检测)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λ=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