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11361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阶段检测卷(二)(课件 解析版 原卷版,共3份)

日期:2025-02-05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49904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原卷版,解析,课件,环境,检测
    阶段检测卷(二)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 答案 C 解析 杂食动物既会捕食植物,又会捕食动物,如果捕食植物,就是第二营养级,捕食动物,就是第三营养级或更高营养级,所以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绿色植物进行的是光合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B正确;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C错误;因为第一营养级是植物,第二营养级是动物,食物链是单向的,能量流动也只能是单向的,D正确。 2.农业工作者运用性信息素和黑光灯对棉田中棉铃虫成虫数量进行了调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棉铃虫成虫具有趋光性,是棉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B.性信息素传递给棉铃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棉铃虫中既有雌性也有雄性 D.根据两种诱捕方法的结果可推算棉铃虫物种丰富度 答案 C 解析 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错误;性信息素传递给棉铃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棉铃虫是一个种群,没有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D错误。 3.(2024·湖南德成学校期末)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鹰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一定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答案 C 解析 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不可流向生产者,B错误;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D错误。 4.(2024·广东中山市高二期末模拟)朱鹮是濒危动物,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 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图(能量传递效率为20%)。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B.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C.若朱鹮的食物来源变为2/3是小鱼,1/3是泥鳅,朱鹮增加 1 kg体重(干重),消耗的水草是原来的1.37倍 D.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答案 C 解析 由于小鱼和泥鳅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不论朱鹮的食物中它们的比例是多少,消耗水草的量都相等。 5.(2024·贵州贵阳测试)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字母a~h代表相应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表示桑树的同化量,b表示桑树呼吸散失的能量 B.e+f+g表示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由桑树传递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c)×100% D.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答案 C 解析 a为光合作用固定的所有能量,表示桑树的同化量,b表示桑树呼吸散失的能量,a=b+c,A正确;d表示蚕同化的能量,e+f+g=蚕同化量减去呼吸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