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过程,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生成沉淀、产生气体、发生颜色变化、发光等现象。 3.能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了解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学习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的科学思维。 重难点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你还能举出身边的物质发生变化的实例吗? 将红纸剪成窗花和将红纸点燃。 二者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合作探究 不同点: 纸张剪成窗花后还是纸。 纸张燃烧之后不再是纸。 相同点: 都发生了变化。 将红纸剪成窗花和将红纸点燃。 合作探究 将纸剪成窗花 将纸张点燃 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 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变化前:纸 变化后:纸 变化前:纸 变化后:灰烬 化学变化 成果展示 变化前: 观察试剂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 变化时: 发生的现象(如有发光、发热等现象)。 变化后: 观察试剂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观察:全面、细致;描述:客观、全面、准确。 方法导引 提示 进行化学实验需要带好护目镜,以保护眼睛 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需用肥皂等清洗双手 实验中会用到电器。禁止湿手操作,实验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 实验中会用到或产生有害气体,或产生烟、雾。应开启排风管道或排风扇 实验中会用到加热操作,或用到温度较高的仪器。应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避免直接触碰 实验中会用到明火。要正确使用火源,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 实验中会用到锋利物品。应按照实验操作使用,避免锐器指向自己或他人,防止扎伤或割伤 1-1 水的沸腾 1-2 石蜡的融化 演示实验 1-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演示实验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1) 液体的水 气态的水 (水蒸气) (2) 固态的石蜡 液态的石蜡 (3)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4) 颗粒状大理石等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水蒸气放出,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 固态石蜡慢慢融化成液态 有气泡放出、 澄清石灰水浑浊 有蓝色沉淀生成 无 无 有 有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记录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改变颜色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发光放热 不是依据 观察一瓶酒精,说一说这些性质是通过哪种变化表现出来的? 注意:酒精可在空气中点燃 化学变化 颜色: 气味: 水溶性: 状态: 密度: 挥发性: 无色 液体 特殊气味儿 0.8g/mL 能与水互溶 挥发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木炭能燃烧。 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沸点等。 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闻气味时,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注意 氧气 二氧化碳 步骤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步骤2:点燃一根小木条,将其分别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的现象并记录。 合作探究 将实验现象及结论记录在表格中,分析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呢?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性质类别 步骤1 步骤2 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木条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木条在二氧化碳中熄灭 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物理 性质 化学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