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15589

2.3伴性遗传 课件 (共39张PPT1份视频)-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日期:2025-02-0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204901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必修,2019,人教,生物学,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人教版(2019)必修二 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体会结构与功能观 (生命观念) 01 分析相关图解,能用伴性遗传和分离定律解释相关的遗传现象 (科学思维) 02 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指导优生优育及育种工作(社会责任) 03 学习目标 课前导入 男 女 男 女 调查发现,我国红绿色盲中男性发病率为4.71%,女性发病率为0.67%。其它人群的调查结果也显示: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 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常表现出O型腿、骨骼发育畸形、生长发育缓慢等症状。这种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正常人看不到数字色盲患者看到5 正常为26,红色盲看到6,绿色盲看到2 抗维生素D佝偻病 正常 课前导入 男 女 男 女 调查发现,我国红绿色盲中男性发病率为4.71%,女性发病率为0.67%。其它人群的调查结果也显示: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 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常表现出O型腿、骨骼发育畸形、生长发育缓慢等症状。这种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讨论: 1.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2.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同呢 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性染色体,因此,它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但一种致病基因为隐性,另一种致病基因为显性,因此,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同。 人类红绿色盲 01 抗维生素D佝偻病 02 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03 目录 伴性遗传 性 状 决定 性染色体 性 别 决定 基 因 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例如人类的红绿色盲、血友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果蝇眼色的遗传等。 相关联 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的基因一定是位于性染色体上吗? 不一定;从性遗传和母系遗传也与性别相关联。 1、概念: 2、特点: 人类染色体组的组成 男性的染色体组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Y X 女性的染色体组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X X 比较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成,找出它们的异同 相同点:前22对相同,与性别决定无关,叫常染色体。 不同点:第23对不同,说明该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性染色体。 人类染色体组的组成 人的性染色体组成 X Y X X 男性:异型,XY 女性:同型,XX 比较项目 X染色体 Y染色体 大小 人的X染色体大 人的Y染色体小,为X的1/5左右 携带的基因种类和数量 多 少,无X上的许多等位基因 性别决定 ZW型: 2.染色体数目决定性别: 3.环境因素决定性别: 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 雌蜂 (工蜂和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如乌龟由孵化时的温度决定性别。 XY型 : XO型: XX雌性,XY雄性 ZW雌性,ZZ雄性 (哺乳动物、多种昆虫、多种雌雄异株的植物) (鸟禽类、蛾、蝶等) XX雌性,XO雄性 (蝗虫、蟑螂) 4.并非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雌雄异株的生物无性染色体(如豌豆)。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性别决定 人类红绿色盲 红绿色盲(道尔顿症)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J.Dalton 1766--1844 约翰·道尔顿,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近代原子论提出者。 发表《有关色盲的离奇事实———附观察记录》 善于发现问题,执着寻求答案 粉红色 夜晚:鲜红色 白天:天蓝色 人类红绿色盲 P35思考讨论:研究人类的遗传病,我们不能做遗传学实验,但是可以从对系谱图的研究中获取资料。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色盲家族系谱图。 1 2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Ⅰ Ⅱ Ⅲ 正常男性 Ⅰ、Ⅱ…… 代表世代数 1、2…… 代表各世代中的个体 正常女性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