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20022

同步教学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2-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37053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同步,教学,历史选择性必修2,14课,历史上,疫病
  • cover
2025年同步教学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 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与西医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认识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探究疫病流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资料提出问题,探究历史上的疫病流行状况,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阐释中医药成就及西医的传播状况,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体会我国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医药学独特优势的认同感,让学生认识古今中外对疫病防治的努力,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以及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教学难点:理解疫病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影响。 时空坐标及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情景创设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相结合。 教学设计: 1.本课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回顾了历史上的疫病与重要成就,为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奠定了重要的知识和情感基础,同时对于理解本单元的主题也具有重要作用。从教材在高中课堂的学习地位来看,选修课是《中外历史纲要》学习基础上的深化拓展与补充,教学内容新颖,史料丰富,体现了培养核心素养的立意。 2.高二的学生已经完成了中外通史课程的学习,已初步具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但缺乏系统的梳理和认识。同时本课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对于史学理论和史学分析方法的了解较少。所以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应注意提升学生的史学修养,培养学生查阅解释史料的能力。 3.通过地图、图表和文字材料,概括出疫病的肆虐,危害人类健康,改变历史进程,刺激人们进行抗争,疫病产生、古代中医成就、近代西医发展一脉相承。疫病重大灾害、中医药应对、西医带来的发展有递进关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一书中说:“瘟疫在历史上出现的年代早于人类,未来也 会和人类天长地久地共存!”。 由此看来,人类的历史也是疾病的历史。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历史上发生了哪些疫病?人类又是如何战胜疫病的? 下面就进入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历史上的疫病 (一)关于疫病: 1.疫病与疾病: (1)疫病:是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 如疟疾、伤寒、天花、霍乱、鼠疫、猩红热等,近年来的非典、埃博拉、新冠……。 (2)疾病:各种病的总称。 2.特点: (1)突发性、持续性; (2)传播速度快、时间 长; (3)危害大、范围广、死亡率高; (4)时空分布不均衡。 3.原因: 材料一 “疫者,民皆病也。” ——— 许慎《说文解字》 材料二 “瘟之至也,非江海鳞甲之类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虫兽毛羽而不存。” ———《上经·尚时》 材料三 “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明吴又可《温疫论》 材料四 疫病对人类社会的第一次深入突破,始于农耕文明的诞生。考古学家认为,约1万-2万年前农耕文明产生时就出现了传染病,跟饲养动物有关。科学研究表明病毒出现在30亿年前,比人类出现早得多。 归纳为: (1)政府腐败,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2)气候导致的灾害; (3)灾荒及不良旧俗,公共卫生条件差; (4)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5)人口的聚集流动以及文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