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概述: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他们的腐朽统治,导致天下大乱。 魏蜀吴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西晋在此基础上统一全国,但统一局面仅维持了30多年。 此后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对峙的局面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证据纷乱复杂。但正是在这一时期,各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显著进步,都为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曹操,不仅是政治家,也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 材料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二:经“光武中兴”道105年,全国人口达5500多万,东汉末年,只剩户310万,人口1572万。 ———袁延胜《东汉初年和末年人口数量》 材料三:(东汉末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后汉书》 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东汉末年的社会发展状况? 状况:民生凋敝,人口锐减,百姓生活困苦。 ? 材料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二:经“光武中兴”道105年,全国人口达5500多万,东汉末年,只剩户310万,人口1572万。 ———袁延胜《东汉初年和末年人口数量》 材料三:(东汉末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后汉书》 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东汉末年的社会发展状况? 状况:民生凋敝,人口锐减,百姓生活困苦。 ? 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民生凋敝,人口锐减,百姓生活困苦的现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天下大乱 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州牧割据,百姓困苦 东汉末期军阀割据·196年 袁绍 曹操 官渡之战 壹 官渡之战示意图 自主学习:依据课本,并结合地图,完成官渡之战知识梳理。 时间: 交战双方: 地点: 结果: 特点: 意义(影响): 前情提要:曹操军队约2万人,袁绍军队10万人左右。 公元200年 曹操VS袁绍 官渡(北方) 曹军胜利 以少胜多 为日后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Q:曹操与袁绍军力相差甚多,为什么曹操会取得胜利?请依据课本(p92-93)概括。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政治主动权。 经济:实行屯田制,解决军粮问题。 用人: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战术:声东击西,战术灵活。 曹操 公元206年 《龟虽寿》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赤壁之战 贰 自主学习:依据课本,并结合地图,完成赤壁之战知识梳理。 时间: 交战双方: 地点: 结果: 特点: 意义(影响): 前情提要:曹操军队约20万人,孙刘联军军队5万人左右。 公元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赤壁 孙刘联军胜利 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示意图 自主学习:依据课本,并结合地图,完成赤壁之战知识梳理。 时间: 交战双方: 地点: 结果: 特点: 意义(影响): 前情提要:曹操军队约20万人,孙刘联军军队5万人左右。 公元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赤壁 孙刘联军胜利 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示意图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孙子兵法》 译文:善于打仗的人,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 Q: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仅仅过去了8年时间,为什么曹操能战胜数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