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 城镇与乡村 【练基础】 (必备知识)1 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读图,完成1~2题。 1.比较甲乙两幅图片,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比乙交通便利 B.乙比甲道路宽广 C.甲比乙房屋密集 D.乙比甲房屋低矮 2.甲与乙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B.现代运输方式不同 C.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D.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四处野鸭和菱藕啊,秋收满畈(田地)稻谷香……”据此完成3~4题。 3.据歌词中描绘的景象判断,该聚落农业生产方式以 为主 ( ) A.捕鱼、耕作 B.捕鱼、放牧 C.耕作、服务业 D.工业、服务业 4.与该生产方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 ( ) A.草场广阔 B.河湖密布 C.水运便利 D.人口稠密 (必备知识)2城镇和乡村的变化 城镇通常由乡村演变而来,下图示意乡村演变为一般城镇的过程。读图,完成5~6题。 5.乡村演变为一般城镇的过程通常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6.从乡村发展为城市,在空间上表现为 ( ) A.人口数量增多 B.生活水平提高 C.占地面积扩大 D.环境得到美化 德夯苗寨深藏在武陵山脉中部,距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24千米,“德夯”在苗语中意为“美丽的大峡谷”。苗寨行走在峡谷深壑之中,两边峰峦叠嶂。读图,完成7~8题。 7.德夯苗寨 ( ) A.高楼林立 B.工厂众多 C.农田广布 D.道路纵横交错 8.有关德夯苗寨的传统建筑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图文声像的游览方式 B.加大开发力度,尽可能修旧如新,增加经济效益 C.保护聚落原有风貌,传承文化内涵 D.限制游客数量,提倡文明旅游 【练能力】 贵州省的镇宁、安顺等地区盛产优质石料,而且还有一种可以层层揭开的厚薄均匀的平整大石板。当地百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这些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特色的石板房。近年来,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冲击,石板房数量逐渐减少。下图为石板房图及其所在地景观图。读图,完成9~11题。 9.石板房所在地 ( ) ①为乡村 ②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③为城镇 ④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通过观察石板房景观图,可知当地的自然特征是 ( ) ①干旱少雨 ②高温多雨 ③以山地为主 ④以平原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为保护颇具特色的石板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 A.拆除后集中重建 B.改用木材,变更房屋建筑结构 C.禁止外地人进入 D.加强修缮,提高居民保护意识 【练素养】 12. 某班开展“我爱家乡”研学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地处华北平原中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石家庄素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京广、石太、石德、朔黄四条铁路干线交会于此,是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之一,被誉为“南北通衢,燕晋咽喉”。 材料二 冉庄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地处保定市西南30千米的冀中大平原上。村庄仍保持着20世纪30—40年代冀中平原中部典型的传统村落格局和风貌。房屋多为青砖平房,采用简单的砖雕。冉庄地道战遗址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6年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材料三 图1和图2分别示意石家庄和保定清苑冉庄村风貌。 (1)图1表示的是_____景观,图2表示的是_____景观。与石家庄市区居民相比,居住在冉庄村的人们主要从事_____(工业/农业)生产等工作。 (2)100多年来,石家庄市从一个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为河北省省会城市,根据材料写出石家庄市发展的有利条件。 (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游客人数迅猛增加,冉庄也面临着古村落保护的问题。你有哪些建议 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 【参考答案】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