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26375

鲁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2.2 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26张)

日期:2024-12-2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146180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地表,26张,课件,变化,形态,教版
  • cover
(课件网) 2019鲁教版 高二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 内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2、据图判定主要地质构造及其对应构造地貌的类型,解释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明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4、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宏观地貌的成因。 一、内力作用概述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 影 响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自学检测1:阅读教材P27-28第一段,找出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岩浆喷出 1. 岩浆活动 形式: 岩浆喷出(火山喷发)、岩浆侵入 影响: 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形式 大理岩剖面 2. 变质作用 条件: 发生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 影响: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 构造运动 水平张裂 自学检测2:阅读教材P28第二段,完成表格内容。 按方向和性质分类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 对地形的影响 造成岩层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引起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常形成高原、断块山、盆地、平原等地貌 相互关系 ①相伴发生;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又称地壳运动或板块运动,过程缓慢,不易察觉,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其结果会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称之为什么? 4. 地质构造 水平张裂 概念: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常见类型:褶皱和断层 ———构造运动的证据 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褶皱和断层 如何形成?有何特征? (1)褶皱 水平张裂 ①用三本书演示褶皱的形成过程,据图1说出甲、乙两地构造类型和对应的初始地貌。 ②据图2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并解释后期甲地成岭、乙地成谷的原因。 ③据图3指出甲、乙两地岩层由中间到两翼的新老关系,并总结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合作探究1:读图,结合课本,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甲 乙 甲 乙 (1)褶皱 水平张裂 ①据图1描述褶皱的形成过程、甲乙构造类型和对应的初始地貌。 乙 甲 (1)褶皱 水平张裂 ②据图2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并解释后期甲地成岭、乙地成谷的原因。 背斜 向斜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坚硬,不易遭受侵蚀而成为山岭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岩石破碎,易受侵蚀而成为谷地 向斜成山 差异侵———地形倒置(逆地貌) 背斜成谷 (1)褶皱 ③据图3指出岩层由中间到两翼的新老关系,并总结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老 新 新 新 老 老 向斜:核新翼老 背斜:核老翼新 方法一: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 方法二: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最可靠的方法) 乙 甲 小结1:背斜、向斜与地貌 类型 判断依据 对地貌的影响 形态 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形 成因 背斜 向上拱起 中心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山岭(初期) 岩层上拱而成山 谷地(后期) 顶部受到张力, 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 向下弯曲 中心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谷地(初期) 岩层下弯而成谷 山岭(后期) 槽部受到挤压, 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当岩层所受作用力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强度时,会发生什么? (2)断层 水平张裂 概念: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张力等作用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致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 自学检测3:阅读教材,找出断层的概念、基本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