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02785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10课《谈语言》精品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72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文版,八年级,10课,谈语言,精品,教案
  • cover
《谈语言》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内容;了解语言学家所谈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 2、体味文章清晰的脉络、明确的论点几到位的论证;教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3、通过知道学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4、领会本文所谈的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故事找毛病: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 妈妈写信:“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所不至。……祝你健康快乐,永垂不朽!”你觉得哪些词语用的不当找出来?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谈语言”是一个论题式标题,题目交代了本文的议论对象———语言。 2、王力(1900-1986),广西博白县 歧山村人,早年家境贫寒,十四岁的时候,仅读完初小的王力就失学了。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自学,为他今后在学术界的纵横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凭着自学打下的基础,王力二十六岁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二十七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从此开始致力于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科大厦的构建工作。从那时起直到1986年去世的五十多年间,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里还是在人妖颠倒的“十年浩劫”中,无论条件怎样艰苦、环境怎样险恶,先生的学术研究从未停止过。1954年,王力教授从广州中山大学奉调北京大学。他先后写作了《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史》、《同源字典》、《诗词格律》、《诗律余论》、《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等大量著作和论文。五十多年来,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领域里辛勤耕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自己也成为我国20世纪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当之无愧的一代学术大师。 3、本文是一篇谈话录,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后收入山东教育-出卷网-出版的《王力文集》。 4、学习生字: 时髦(máo) 弄巧成拙(zhuō) 圩堤(wéi) 娓(wěi) 斟酌(zhēn zhuó) 以讹传讹(é) 装饰(shì) 勉强(miǎn qiǎng) 违背(wéi)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文章共12个自然段,阐述的是“书面 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的中心论点。课文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而是化解为两个分论点问 ,课文脉络清晰,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的结构提纲如下: 第一部分:(1)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①、第2自然段,某些人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②、第3、4自然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③、第5自然段,朱自清的文章做作的不好,朴实的好。 第三部分:(6-12)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①、第6、7自然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②、第8、9自然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③、第10自然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④、第11自然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⑤、第12自然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一些语言规范运用的例子,阐述了“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的观点,并指出书面语的规范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约定俗成”不见得就是准确 的、全面的。人们常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是约定俗成的,但有些时候它就不正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