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阿Q正传》 鲁迅 阿Q不仅是一个典型,而且是一个活泼泼的人,他是与李逵、鲁智深、刘姥姥同样生动、同样有趣的人物,将来大约会同样的不朽的。 ———《西滢闲话》 部编教材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严顺开主演的“阿Q” 在旧社会的压迫之下,绝大多数人因屈辱的境遇和统治阶层思想的侵蚀而无法直面现实,沦为了那个时代的“阿Q”形象。那么,鲁迅笔下的“阿Q”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的哪些特质能够激发人们的深刻思考?今天,我们将共同探讨鲁迅的著作———《阿Q正传》。 课程导入 学习鲁迅的作品———《阿Q正传》 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 1. 学习目标 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挖掘“精神胜利法”内涵。 2. 深度解读重要语句或段落,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3. 关注小说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探讨阿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的民族意义和价值。 4. 走进作者 1902年,他赴日本深造,起初学习医学,后来转向文艺领域,怀揣着通过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的愿望。1918年5月,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开端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为新兴文学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出生于浙江绍兴。他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被视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他的卓越才华和深刻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被人民尊称为“民族魂”。 鲁迅的小说广泛取材于那个时代社会的种种弊端,其目的在于揭示社会之痛,唤起疗救的重视。他的杂文作品数量庞大,涵盖题材广泛,形象生动,论点尖锐,文风亦富于变化。 走进作者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史上的不朽杰作。 代表作品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散文诗集 《野草》 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 代表作品: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封建统治阶层一方面对侵略者卑躬屈膝,展现出奴才般的姿态;另一方面则对被统治的人民施加严厉的压迫和剥削。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家已陷入割地赔款、丧失主权的境地,然而他们却仍自称“天朝”,沉溺于所谓的“东方精神文明”,并宣扬中国文明为世界所敬仰。即便国家濒临崩溃,他们仍追求精神层面的胜利。 统治者的“精神胜利策略”以及施加于民众的封建式麻痹教育,导致劳动大众忘却了压迫与屈辱,丧失了反抗与斗志,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和受毒害的境遇,沦为封建统治者的仆从和顺从者。 写作背景 封建统治阶级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却追求精神上的胜利 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尽管它终结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却未能激发起广大农民的觉醒,也未触及封建统治的根基和封建阶级的核心利益。部分投机者借此机会转变为“革命者”,他们借助革命政权对革命力量进行迫害,残害革命党人和革命群众。 阿Q,这位渴望变革的流浪雇工,却不幸被冒牌的革命者和反革命势力,以及伪革命政权所杀害。他本是清白无辜,而那些假革命者却犯下了罪行,无辜者命丧黄泉,而罪人却得以存活。《阿Q正传》正是在这样一个黑白颠倒的历史时刻应运而生的。 写作背景 这就是他自我欺骗、自我贬低、自我嘲讽、自我宽慰、自我沉溺于屈辱,以及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复杂行为的集合。简而言之,面对失败和屈辱,他不敢直面现实,转而依赖虚假的胜利来精神上自我慰藉、自我麻醉,甚至迅速忘却。他的一生是一部充满屈辱与泪水的悲歌。直至最终糊里糊涂地被杀害,二十年后,在“又是好汉”的呼喊声中,他完成了最后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