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28084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30张PPT 内嵌视频)

日期:2025-02-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599856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8课,社会主义,发展,挫折,课件,30张
  • cover
(课件网) 苏联模式形成19361921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经济改革之路195319171918192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俄)的发展历程苏俄建立苏联模式??苏联的经济建设之路第18课 社会主义 的发展与挫折 苏 联 波兰 罗马尼亚 匈牙利 保加利亚 民德 南斯拉夫 大 西 洋 捷克斯洛伐克 阿尔巴尼亚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 力量逐渐壮大 社会主义阵营(83页第1段后3行,注意书上内容即可) 东欧八国: 民主德国、波兰、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 亚洲六国: 拉美一国: 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 古巴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经互会” 的成立(83页第2段) ①背景: 冷战形成,苏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第1、2行) ②目的: ③时间: ④国家: 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国(第2-4行) 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第2、4行) 为适应冷战,应对马歇尔计划(补) 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其它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经互会” 的成立(83页第2段) ①背景: 冷战形成,苏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第1、2行) ②目的: ③时间: ④国家: 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国(第2-4行) 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第2、4行) ⑤影响: ①帮助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第6、7行) ②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倒数第3、4行) 为适应冷战,应对马歇尔计划(补) 苏共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取消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苏联模式全方位改造。(83页后3行) 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2、政治上 1956匈牙利事件爆发后, 苏联坦克开进布达佩斯 苏军坦克进入布拉格(布拉格之春1968) (美国)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社会主义阵营 马歇尔计划(1947) 经互会(1949) 北约组织(1949) 华约组织(1955) 杜鲁门主义(1947) (83页相关史事前2行)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1947) 3.中苏建交(84页第1段) A过程: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与中国建交(前3行) ②1950年,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5-7行) B影响: ①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学习苏联的热潮(84页第1段后3行) ②对反击美国 “冷战”攻势起积极作用(补) ③促进两国人民友好团结(补) 材料一:苏联的农、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1926—1940年,重工业年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有1.5%。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核大国。每年皮鞋产量仅约一亿六千三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材料二: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闭幕的当晚,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滥用权力和违反法制的严重错误。但没有把个人崇拜的产生同苏联的政治体制联系起来,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全面的分析,结果在苏共党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思想混乱。后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