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阔的国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们神圣的国土》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册教材涉及《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法治教育主题中的“初步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还有国情教育主题中的“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这一部分课程内容,集中体现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政治认同、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的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作为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本册教材聚焦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同时承接低中年级段“我们的家乡”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认识祖国壮丽的山河,了解灿烂辉煌的各民族文化,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在义务教育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习,学生认识了祖国的版图,知道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通过在义务教育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本学段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能够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同时本学段与初中学段相衔接,为培养学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做铺垫。 二、设计思路 本课《我们神圣的国土》共设计了三条线索:第一《辽阔的国土》,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第二《好山好水好风光》,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地形多种多样,自然遗产众多;第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让学生知道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有很大差异。 本课时,针对第一条线索展开,在学生认识中国版图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合作探究、情境学习,引导学生形象具体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初步形成对国家领土概念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国家主权意识和领土完整的观念,为第二课时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我国的国土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这些知识相对零散。部分学生对我国国土知识的了解,仅停留在960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这一概念,孩子们对我国的地理位置、海陆疆域、行政区划这些具体的地理知识还不清楚。因此,本节课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合作探究、情境体验,引导学生形象具体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初步形成对国家领土概念的正确认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国家主权意识和领土完整的观念。 四、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1.阅览地图,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和行政区划,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学习,知道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责任意识:初步形成对国家领土概念的正确认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国家主权意识和领土完整的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阅览地图,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和行政区划,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通过学习,知道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辽阔疆域。 课前和学生快问快答,引出祖国国土方面的问题,导出视频,进入课本内容。 活动一:说一说 老师介绍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1.比一比:老师对比中国和欧洲的大小,总结祖国国土辽阔。 2.说一说:通过学习任务单,分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一说祖国疆域的辽阔。 学生分享小组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