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 语文 八年级 下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目录 课文导入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内容解读 内容精讲 主题归纳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新课导入 课外古诗词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送友人》/李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卜算子·咏梅》/陆游 学习目标 重点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能鉴赏诗歌。 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简介 常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与王昌龄同榜。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兴旨幽远。有《常建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内容解读 僧人住的房舍。 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禅院,寺院。 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人心,指人的世俗之心。 指各种声响。 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内容精讲 本诗首联交代了诗人来到破山寺的时间及所见。颔联写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写出了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颈联紧承颔联,进一步渲染禅房周围清幽的环境:山光、鸟、潭影,让人感觉心境空灵。尾联两句以声衬静(以动衬静),通过“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古寺后禅院的幽静。寄托了诗人遁世无门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凡脱俗的神秘境界。 主题归纳 这首诗抒写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之情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送友人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诗风多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充满丰富的幻想。诗中多用夸张和神话,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有《李太白集》。《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诗,皆为人传诵。 内容解读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比喻难舍之情。 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从此离去。兹此。 马嘶叫声。 离群的马。 内容精讲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颔联抒情,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关心。颈联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天空中随风飘浮的白云,比喻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用天边徐徐而下的夕阳,似乎不忍离开大地,比喻诗人对朋友的难舍之情。尾联李白化用古典诗句,借马鸣之声来抒离别之声,表达了感伤、惜别的心情。 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内容解读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幽居之人。 指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深夜壶水渐少,很难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断”。 枝叶稀疏的桐树。 知晓。 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内容精讲 这首诗上阙写深夜院中所见景色。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人、孤鸿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