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 国 大 国 苏 联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一针见脓: 不要跟美国作对,看看那些曾经跟美国作对的哪一个有好下场的,强大如苏联还不是落得解体的下场! rufemg@一针见脓:那直接投降?…… 戈尔巴乔夫 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 斯大林 列宁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苏联生于1922年,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缩写:СССР)。 崛起和壮大之路 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1936年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建成社会主义,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我们称之为苏联模式。 二战中,苏联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做出巨大贡献。 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市场调节,企业没有主动性。 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高度集权的 政治体制 崛起和壮大之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时,说:“五年计划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这说明 : A.斯大林模式适应于世界各国 B.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C.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计划经济模式 D.计划经济可以缓解经济危机 C 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 旷世奇功二战中,社会主义向前冲。 苏联模式的成功 东欧:波兰、民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亚洲:中国、朝鲜、蒙古、越南 拉美:古巴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二战前后,世界各地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P83) 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崛起和壮大之路 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P84) 崛起和壮大之路 丘吉尔(资) 罗斯福(资) 斯大林(社) 雅尔塔会议 共同的敌人———法西斯 崛起和壮大之路 冷 战 苏联模式的推广(补) 改革 美国 苏联(P83) 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 北 约 情报局 经互会 华 约 控制西欧 对抗苏联 控制东欧 对抗美国 崛起和壮大之路 1949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互会 背景: 目的: 成立: 影响: 冷战局面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各国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援助东欧,对抗资本主义阵营。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 有利于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 但也将各国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P83) 政治: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全方位改造。(P83) 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自主阅读书本第83页,完成下面表格 到了二十世纪30年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到达顶峰,全国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挂着斯大林的像,在各种报刊、书籍、电影、广播等等不引用斯大林的语录以及著作不多次提到他的名字是不行的。 根源———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材料: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核大国。……苏联的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1926年到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到斯大林逝世(1953)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战后苏联的经济状况 1、此时苏联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 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农业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根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人民基本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