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41111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共16张PPT+视频)

日期:2025-02-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88次 大小:1043755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6课,三国,鼎立,课件,16张,PPT+
    (课件网)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 200年 229年 280年 东晋建立 北魏统一北方 317年 420年 孝文帝迁都洛阳 官渡之战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西晋统一全国 南朝开始 439年 208年 赤壁之战 494年 三国鼎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5分钟): 1.三国鼎立指的是哪三国?什么时候正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2.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了著名战役?战役的结果、影响分别是什么? 3.三国鼎立形成有什么影响? 一、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处于怎样的政治局面? 东汉绿袖陶水亭 东汉后期形成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政治腐败。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黄巾起义后,改刺史为州牧,州牧在地方拥兵自重,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东汉末年社会状况: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社会经济萧条 当时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谁最有可能消灭其他军阀,完成统一呢? 一、官渡之战 2、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袁绍 曹操 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有军队数十万, 兵精粮足,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准备南攻曹操,进取中原,实现他讨平天下的愿望。 曹操率大军攻取河内郡(今河南武陟西南),河内"南拒虎牢之险,北倚在行之固"是黄河北岸一战略要地。 一、官渡之战 3、官渡之战概况 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内容,简述官渡之战的概况。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经过 结果 特点 影响 公元200年 曹操;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 声东击西、各个击破、 火烧乌巢 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2.用人上:重用人才。 3.军事上:收编精锐,军事才能出众。 4.经济上:实行屯田,发展经济。 《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形势图 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据说是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孙刘联军 曹操 二、赤壁之战 2、赤壁之战概况 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内容,简述赤壁之战的概况。 战役 赤壁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经过 结果 特点 影响 公元208年 赤壁 孙刘联军 黄盖诈降、火烧赤壁 曹操兵败北撤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曹操 原因: 1.天时:孙刘联军战术得当:火攻。 2.地利:曹军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瘟疫横行。 3.人和:曹操自傲轻敌。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 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 ———东汉灭亡。 至此,三国鼎立形成,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根据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影响? 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2、魏蜀吴的发展 (1)曹魏:重视农业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