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43515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5-02-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32607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人教,赋税,PPT,18张,课件,演变
  • cover
(课件网) 第16课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目 录】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时间 地方卷 2024 重庆·北魏均田令 广东·两税法的制度缺陷 湖北·元前期政府对江南经济较为宽待 安徽·明代东南地区役银分摊 北京·摊丁入亩 2023 天津·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湖南·唐代均田制和税收 浙江·白银成为明朝财政和民间交易支付手段 2022 2021 广东·元政府征收木棉税 湖北·财税体制与国家治理 【高考考情】 (租调制) (一条鞭法) (租庸调制) (一条鞭法) (科差) (两税法) 整体感知 (赋税制度的意义)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 时空观念:立足时空观念,梳理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历程。 2. 史料实证:搜集古代赋役制度的相关史料,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古代赋役制度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联系时代背景,运用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认识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 4.家国情怀:结合我们现在的农业政策,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过程 中国赋役制度演变的规律 人头税(丁税) 土地税(租) 财产税(调) 其它杂税 力役 兵役 杂役 概念阐释 + = (征收财物) (调用人力)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梳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完成表格内容 自主学习 时空观念 租 庸 调 制 田赋,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纳粟 缴纳定量的绢和布 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 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 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发展 增加赋税收入,巩固统治 庸: 租: 调: 意义? 问题1:租庸调制的内容?意义及局限? 其反映出赋役制度变化的规律? 局限: (1)基础: (2)对象: (3)内容 田赋依赖于均田制———国家要控制土地 租庸调依赖于“人丁”———国家要控制人丁、户籍 均田制 变化规律:徭役由必须承担到代役 两 税 法 问题2:唐中期为何转而实行两税法?特点是什么?有何影响? 租庸调制 两税法 推行时间 征税标准 征税项目 征税对象 征税次数 征税形式 唐中后期 人丁 人丁、财产 租、调、力役、杂税等 户税、地税 思考:比较唐朝的两种税制,思考两税法有何变化? 受田农民 以资产为主 一年 夏、秋 唐初 实物 实物、货币 历史解释 征收标准: 征收形式: 由以人丁为主到以资产为主 由以实物为主到以货币为主 问题4:明后期为何实行“一条鞭法”?有何影响?体现什么变化趋势? 原因: 影响: 变化趋势: 1.两税法的弊端凸显; 2.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流动频繁,户籍管理混乱; 3.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危机统治; 4.商品经济发展; 5.白银广泛流通。 1.简化了征收手续; 2.有利于抑制官员贪污腐败; 3.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发展; 4.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5.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6.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征税方式由实物税完全变成货币税; 人身控制进一步放松; 2.人身控制: 1.征税形式: (2024.1·浙江高考·5)明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 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 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 A 精讲精练 问题5: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思考摊丁入亩的影响和变化趋势? 材料:摊丁入亩制度的实行,直接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人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