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社会法治课堂作业评价调测卷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本试题卷分判断题、选择题和综合题三部分,共 4 页,满分 50分,考试时间 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判断题(每题1分,共4题,正确的涂T,错误的涂F) 1、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 ) 2、山顶洞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鼻骨扁平,吻部前伸,相貌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 3、战国时期,我国开始步入“青铜时代”,当时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军事等方面。( ) 4、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5.历史研究的原则是依据真实史料说话,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遗存,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北京人( ) A.已经学会使用火 B.已经开始过定居生活 C.已经有私有财产 D.已经开始过农耕生活 6.在良渚文化的考古中,发现有都邑、宫殿、祭坛、大型水利工程的遗址以及随葬品数目不等的墓地。这些表明,良渚文化遗址( ) A.已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B.已经制定了完整的礼乐制度 C.开始了中华5 000年文明史 D.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 7.山戎(春秋时期少数民族)特有的“戎菽”(大豆),因为齐桓公征伐山戎而“布于天下”。这表明诸侯争霸战争( ) A.加速了山戎的灭亡 B.巩固了国家的大一统 C.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D.客观上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的交流 8.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诗中“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A.治理钱塘江水患 B.主持修建都江堰 C.撰写《齐民要术》 D.编制《大明历》 9.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据此可知,韩非主张( ) A.建立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B.实行仁政 C.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D.“兼爱”“非攻” 10.(史事判断)秦实现大一统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实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 D.行省制 11.抓关键词或找关键句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楚政权”“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等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绿林赤眉起义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12.公元前117年,汉朝统治者派孔仅与东郭咸阳到全国各产盐、铁地,选用对盐、铁之事有经验的人任盐铁官,在全国各地建立专卖机构。汉朝统治者此举意在( ) A.解决王国问题 B.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C.平抑市场物价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13.下图是某教材的部分目录,根据内容判断该单元的标题应为( )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4.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传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 ) A.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 C.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 D.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三、综合题(共2大题,共26分) 15、(12 分)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为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时期,请同学们一起参 与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