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4648

八年级中图版历史上册教案:第4单元第2课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日期:2025-10-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64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八年级,图版,历史,上册,教案,单元
  • cover
第2课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1)简述“卢沟桥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标志着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综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的大事。 (3)掌握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2.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阅读相关图片、材料和观看影视作品,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发生过程和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2)通过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的归纳,培养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实地访察取证,增加对南京大屠杀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过学习“卢沟桥事变”的爆发过程,增强对日本侵略野心的认识。 (2)通过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 出卷网,理解国共两党能够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原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利益,总是勇挑重担,冲锋在前。 (3)利用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加强国耻教育,使学生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本质,同时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要点 重点:“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 难点:本课的难点有两个:①正确认识 “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价值。 教学过程与方法: 【读导入语,导入新课】: 和学生一起看书P90页, 本材料很有特点。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段文字,一张《卢沟晓月》图片。文字材料描写由静态到动态、由现实到历史,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历史的时空概念;同时,材料着力渲染“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的美,但就在60多年以前,这里曾经是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战场。本段材料以两种场景的巨大反差和鲜明对比,形象地突出了那段历史的悲壮,由此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 【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一、卢沟桥事变 此目主要介绍了卢沟桥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基本史实。 (l)卢沟桥事变 教师在讲授“卢沟桥事变”前,可先简要介绍日军方面的行动和我军的形势,作好知识铺垫,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日本军部于1937年就制定了对华作战计划:华北方面,用8个师团占领北平、天津、青岛、济南等地;华中方面,用3个师团占领上海,用2个师团登陆杭州湾,然后两路会攻南京;华南方面,用1个师团作战。“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前,北平的东、北、西三面已均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仅西南—角由中国军队宋哲元部的第二十九军驻防。 然后,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 “日军进攻卢沟桥示意图”明确敌我双方攻守形势。 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卢沟桥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蕴含的信息量比较大,包括7月8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国共谈判、中国工农红军改编、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等内容。 在分析中共7月8日通电前,可以让学生认 出卷网真阅读教科书中中共通电的文字材料,这是通电的关键内容,它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面前的基本态度:组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共同抗日,驱逐日寇出中国! 蒋介石的庐山谈话发表在7月17日。 出卷网谈话表达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寇新一轮进攻的态度:准备抗战。蒋介石曾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教科书中没有谈话的原文,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并联系九一八事变以来南京政府和国民党的态度,指出这是“国民党多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 国共双方一经表态,合作 出卷网就进人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于是,国共双方车庐山谈判合作事宜。最后的协议是将中国工农红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