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6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陶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官场险恶,社会腐败,于是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走近作者 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和重读,感受古诗音韵美。 音韵美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反复诵读这首诗,体会这首诗的韵律之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押“an”韵, 韵脚是“喧”“偏”“山”“还”“言”,使诗歌有抑扬顿挫之美。 一、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人境? 车马喧? 心远? 地自偏? 理解诗意 小官坐牛车、驴车,大官坐马车,车马喧指官场喧嚣。 远:形容词做动词,远离,心灵远离官场。 1、用诗中词语概括诗人此时心境。 悠然 2、结合诗句谈谈,诗人悠然的表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在菊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以佐酒,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 “悠然”写出了作者闲适淡泊的心境。 苏轼《题陶渊明饮酒诗后》云:“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不可将“见”改为“望”。“见”字表现诗人不是有意看山,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更能表达诗人的悠然心境;“望”字有目的性,破坏诗歌自然的意境。 遣词造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诗人对自己归隐田园这一行为的联想。 诗人追求的“真意”是自然之趣,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我与自然融合的纯粹境界的追求。 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歌阅读策略一: ①题材选择 ②意象选择 ③遣词造句 ④手法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用典……) 诗歌阅读策略二: ①诗人身世遭际、思想倾向 ②诗歌的创作背景 《春望》、《雁门太守行》 对比阅读 【初中语文匠 出品】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请朗读两首诗歌,注意字音、节奏、韵律。 思考:韵律之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 从韵律方面说,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的韵脚分别是“深”“心”“金”,押“in”韵; 尾联上下两句的韵脚分别是“短”“簪”,押“an”韵。 首联、颔联、颈联的上下联对仗,形成对偶句,使诗句音节匀称,富于音乐美。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诗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人称“诗圣”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 “诗鬼” 。 走近作者 【杜甫】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诗人在前往长安途中被安史叛军俘虏,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李贺】唐宪宗命张煦领兵平叛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