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4节 速度的测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 人教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 单元情境 暑假来临小新一家准备从潍坊出发自驾游。在高速公路上,小新听到导航播报“即将进入区间测速路段”,他想知道什么是区间测速,区间测速的原理是什么? 单元任务:揭秘区间测速—认识机械运动 单元情境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尝试用速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测量小车运动速度的过程,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 3.在测量速度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刻度尺、秒表的使用,会利用从实验中获得的证据完成实验目的,发展实验探究能力。 4.在测量小车运动速度的实验过程中,体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养成尊重事实、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 揭秘区间测速的原理 小新经过区间测速的拍照信息 上午9:15 上午9:30 思考:小新是否超速,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速度的测量 实验目的: 测量沿斜面下滑的小车的平均速度 思考:(1)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2)实验需要的器材有哪些? 刻度尺 秒表 长木板、垫块、小车、挡板 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动动手:练习停表的使用 将一个玻璃球从高处释放,释放时开始计时,听到撞击地面的声音停止计时,测出玻璃球的运动时间。 思考:(3)要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应该怎么做? 测路程 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S1 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档板的时间t1 测时间 算平均速度 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移位置 将小木块放在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在上半段的运动路程S2和运动时间t2,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实验表格 路程 s1= s2= 运动时间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任务分配:1号同学释放小车并使用秒表计时;2号同学记录路程和时间;3号、4号计算平均速度;5号、6号组装稳定器材 实验结论 1.在不同的路程上小车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 2.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是加速运动。 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段时间或哪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否则没有意义。 交流评估 1.为什么斜面要保持较小的坡度? 2.测量下半段平均速度时,能否从中间静止释放小车?为什么? 这样小车下滑的速度较慢,便于测量时间 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中部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中部由静止释放,到达底端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程的时间,这样测得的平均速度与上面的实验中小车在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科学知识 1 能够利用刻度尺、秒表测量路程和时间 很好 一般 不好 2 能够理解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3 能够用速度公式v=s/t计算平均速度 探究能力 1 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2 通过实验和探究,具备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 科学态度 1 具备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2 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 已知学校操场的跑道长度为l,你能利用手表估测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v吗 根据步行速度v,你能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s吗 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有:路程和时间。 (2)操场的跑道长度为l,利用手表测出自己绕跑道步行一圈所用的时间t,则可估测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 v=l/t. (3)已知正常步行的速度v,再测出从家里到学校所用时间t2,则可计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 s2=vt2。 拓展应用 测速技术的发展 二 拓展应用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超声波的指向性强,因而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