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48508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导读课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180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课时 课题:单元导读课———明确任务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安排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三首古诗,都描写了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祖父的园子》回忆了“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描写了童年时期在故乡生活时的快乐往事,抒发了成年后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梅花魂》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讲述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故事。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话题"那一刻,我长大了”从单元主题“童年往事”延伸而来,让学生在了解他人童年的同时,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习作引导学生写清楚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的经过,并把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一刻”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 单元目标: 1.了解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2.阅读时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习作时能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3.发布任务,进行任务分工。 单元主题:童年往事 单元内容 课题内容主旨写法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赞美童真 热爱劳动借景抒情《稚子弄冰》一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一一呈现,表现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赞扬童趣 喜爱孩子借景抒情《村晚》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生动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向往恬静生活动静结合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文章展示了园子的基本样貌,重点描写了园子里的昆虫、花草和树木,表现了园子景物繁多、色彩明丽的特点。以及“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再次写了园中的景物。园子中一切的动植物都富有生命力,充满灵气,不受任何约束。对园子的热爱。 对祖父的依恋借物抒情月是故乡明《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名篇。 文章一共七个自然段,首尾呼应、紧扣文题依据不同的主题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引出“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这一主题;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由月亮联想开来,回忆了“我”的故乡和童年往事;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作者离乡后的生活,通过异乡月和故乡月的对比,进一步抒发了思乡之情;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将思乡之情推上高潮。思念家乡 怀念童年借景抒情 对比梅花魂本文通过对外祖父喜爱梅花、赞美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就如梅花忠贞不渝,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心。思念故乡 眷念祖国借物喻人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本次口语交际引导学生了解关于大人们童年生活的信息,以及不同年代童年生活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与大人的亲密度,让学生初步感知时代的变迁,体会口语交际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教材的第一部分强调了童年的珍贵,再提出课外口语交际的任务———了解大人们小时候的生活。教材的第二部分对如何了解大人们的童年生活给予了指导。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课堂上口语交际的任务先整理自己的记录,再和同学交流各自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小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