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等距取样法精确调查大草原上某植物的种群密度 B.调查银杏和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所选用的样方面积相同 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注意随机取样 D.为使调查结果更准确,选取的样方数量越多越好 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湖泊中所有的草鱼是一个种群 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某研究小组对湖泊周边1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397只褐家鼠。已知标记物不影响褐家鼠的生存和活动,但褐家鼠有记忆,再次被捕的概率会降低。监测到第一次标记的褐家鼠有97只在重捕前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该段时间内有褐家鼠出生,故种群总数量稳定。第二次捕获了425只褐家鼠,其中带标记的褐家鼠有85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计算可得该地区1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1 200只 B.调查期间,该地区1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相当 C.调查期间,褐家鼠种群密度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D.按照上述数据计算得出的该地区1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种群数量比实际值大 4.如图为种群相关知识的概念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①大于③时种群密度就会增大 B.不同种群⑤的类型可能不同,但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 C.⑥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但并非所有种群都具有此特征 D.⑦方法两次捕捉时间不宜间隔过短,⑧方法也适用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5.如图分别表示甲、乙两地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假设性别比例=1∶1)。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数据无法预测甲地和乙地的人口增长率变化 B.若乙地的平均寿命增大,出生率不变,则乙地的人口将会增加 C.设甲地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X,人口基数为a,则n年后的人口总数为aXn D.若研究甲地和乙地的人口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6.在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数量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增长速率变化如图所示(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种群在t2时刻种群数量达到K/2 B.在t3时刻,乙种群的增长速率一定等于甲种群 C.t3时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可能相同 D.乙种群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时可能对应不同的种群数量 7.小球藻是单细胞绿色藻类,大约10 h分裂一次,其死亡个体叶绿素a含量降低。研究人员吸取小球藻培养液,统计其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第2天时小球藻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B.第4天后小球藻种群数量下降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足 C.第5天小球藻种群红光吸收量大于第3天 D.小球藻种群数量在第6天达到环境容纳量 8.蝗虫繁殖能力强,在干旱期容易爆发蝗灾,同时释放大量苯乙腈等化合物,降低天敌捕食蝗虫的意愿,还可以通过释放4-乙烯基苯甲醚(4VA)促使蝗虫从散居状态转变为群居状态。某地采取措施治理蝗虫病害,并获得图中前后蝗虫种群数量的数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在蝗虫数量达到a点时接种病毒进行防治 B.图中c点对应数量为该种群的K值,K值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C.可根据4VA的结构设计拮抗剂,从而改变蝗虫的性别比例 D.水分是影响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9.自然界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