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49456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练习 课件(22张PPT)

日期:2025-04-0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55413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单元,七年级,文明,PPT,22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一单元练习 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如果要研究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下列各项中,最为可信的是( ) A.《史记》的记载 B.河姆渡遗址的遗存 C.神农氏的传说 D.北京人遗址的遗存 2.《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述:“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该传说是( ) A.巨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涿鹿之战 D.牧野之战 3.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环境决定了远古居民早期社会形态,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 A.制造工具,发展生产 B.永居山洞,躲避虫蛇 C.原始群居,共同生存 D.发明弓箭,追逐野兽 √ √ √ 4.在距今5800年前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最终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格局。材料突出反映了中华文明( ) A.多元一体 B.一脉相承 C.多姿多彩 D.连绵不断 5.小聪同学一家去浙江绍兴会稽山旅游,游览了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其中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 A.炎黄大战蚩尤 B.黄帝发明历法 C.神农尝百草 D.大禹治水 6.许倬云先生认为:“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这种观点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人工取火的出现 B.部落联盟的形成 C.早期国家的建立 D.原始农业的兴起 √ √ √ 7.一位同学在介绍某遗址时提到的关键词有: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火、打制粗糙石器。该遗址可能位于如图中的( ) 1 2 3 4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面是山西省襄汾县陶寺古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实物(复原物),据考证,该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些考古实物(复原物)能够佐证当时这个地区( ) 1号宫殿墓 复原后的观星台 象征军权的玉钺 朱书符号陶壶 A.手工业水平已经较为发达 B.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C.代表农耕文明的最高水平 D.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形态 √ √ 9.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贾湖遗址出土的文物,从器物用途上可以研究贾湖遗址居民的( ) 骨笛 刻符龟甲 A.农业技术 B.打制石器技术 C.精神追求 D.畜牧业发展程度 10.距今约7000至5000年,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下图是仰韶村遗址出土的月牙纹彩陶罐,表面打磨光滑,腹部装饰了一圈类似月牙的纹饰,鼓腹平底,呈红褐色。这说明仰韶文化时期( ) A.掌握了彩绘陶器制作技术 B.出现明显的贫富分化 C.部落之间存在频繁的战争 D.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 √ √ 11.某初一学生对第一单元关于早期人类演进专题的部分历史笔记(如图)。由此可知,推动早期人类社会演进的根本因素是( ) A.生产水平的进步 B.生活习惯的转变 C.建筑技术的改进 D.饲养水平的提高 生产力 洞穴 部落 部落 阶级 群居 定居 联盟 国家 12.绘制时间轴是培养历史时空观的重要方法。观察下面时间轴,山顶洞人应该生活在哪一时期( ) 距今约170万年 公元 元年 距今约 50万年 距今约 10万年 距今约 3万年 2024年 A. A B. B C. C D. D A B C D √ √ 13.三门峡市庙底沟遗址地处黄河之滨,已有5000多年历史。在下列图片中,和庙底沟遗址文化具有相似特征的是( ) ①陶器上的稻穗纹 ②鱼纹陶盆 ③半地穴式房屋 ④干栏式房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约10万件石器,成批的骨器,许多动物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6米灰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