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考点梳理 【学习目标整合】 1.学习鉴赏诗歌作品,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揣摩诗人情感的发展脉络,能够通过朗读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歌借景或借物表情达意的写法并尝试小诗创作。 【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一、课内常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诗集《大堰河》《北方》,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柯岩(1929—2011),原名冯恺,女,满族,出生于河南郑州,当代著名作家,女诗人。主要有诗集《“小迷糊” 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长篇小说及同名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赴台,出版诗集、散文集、评论集、翻译集40余种,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等。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 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课外延伸 1.风骚 “风骚”一词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风”与“骚”在汉代已出现相互结合的趋势,至南朝逐渐并称。“风骚”多用以指代文学或文采,形容人时指文采不凡,有才华。后亦可指在某方面表现出众,独树一帜。后来“风骚”一词被用来形容女子举止轻佻,已与本义相差很远。但总体来说,“风骚”是一个与文学密切相关的词语,它的产生及意思的发展演变,都受文学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文学。 2.例说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鸟”意象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位“常客”。传说,古蜀国国王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作杜鹃,日夜悲鸣,啼声凄切,泪尽继而流血。故诗人们经常将哀怨之情寄托在杜鹃身上。又因杜鹃鸣声很像“不如归去”,诗人常将它用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鹧鸪:鹧鸪叫声凄切、清长,音似“行不得也哥哥”,于是在诗词中,鹧鸪声便成了哀怨、凄清的化身,如“江晩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燕子:成双成对的燕子,总让人想到团圆或离散,如“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古诗十九首》)。燕子依旧,物是人非,更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