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物态变化基础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测一正常人的体温,读数可能是37℃ B.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C.它不能离开被测人体读数 D.它可以放置在沸水中高温消毒 2.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诗词中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吸热 C.“羌管悠悠霜满地”———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热 D.“天接云涛连晓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3.把一支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后放到20℃的空气中,温度计的示数将( ) A.不变 B.一直下降 C.一直升高 D.先下降后又升高 4.电饭煲煮饭煮熟后,揭开锅盖时往往会有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熔化 C.先凝固后升华 D.先熔化后液化 5.随着12月28日晚间一场大雪的降临,我市迎来了六十年一遇的极寒天气,房檐上形成了美丽的冰挂(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挂是雪花升华形成的 B.冰挂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C.冰挂下滴水是熔化过程 D.冰挂形成时吸收热量 6.利用“干冰”可实现“人工降雨”,“干冰”撒到空中后它随即会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汽化 7.2024年初,济南南部山区某地出现“雾凇漫道”奇观,如图所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夜间气温骤降时树枝上形成的美丽景观。“雾凇”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8.下列数据与事实相接近的是( ) A.中学生课桌的高度75cm B.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5km/h C.正常人眨一下眼的时间接近0.3min D.洗澡水的温度约60℃ 9..下列描述的物态变化现象中有一个吸放热情况与其他现象不同,这个不同的是( ) A.初春,地上的积雪消融后汇成一条条溪流 B.夏天,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用手触碰时会被粘住 C.秋天,天气干燥,在室内适当洒些水可增加空气湿度 D.冬天,同学们在室外堆的雪人在雪还没融化时就慢慢就变小了 10.小明对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 ) A.寒冬的早晨地面上有一层霜,太阳上来马上消失了这是一种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是由于瓶内的饮料扩散导致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 D.初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外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 11.约在公元前500年,我国就已经掌握了玻璃制作的工艺。如图是民间艺人制作玻璃工艺品的情景,制作过程中,先将玻璃加热到流体状态后,捏成各种形状,再慢慢晾干变硬。在制作过程中,玻璃(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凝固后熔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凝华后升华 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下列关于冰和雪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冰形成时需要吸热 C.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雪形成时需要放热 13.下列事例中,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是( ) A.将温度降低到-253℃以下,可以使氢气液化 B.深秋的早晨,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雾 C.将石油气液化为液体为打火机提供燃料 D.打开啤酒瓶,瓶口冒白气 二、填空题 14.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测温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萘 熔点/℃ -39 -117 -95 80.5 沸点/℃ 357 78 111 218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 做测温物质; 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