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右侧图片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 重难点: 苏联改革的艰难曲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本质。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五单元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社会主义国家增多 东欧八国 亚洲六国 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 古巴 拉美一国 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苏联模式的推广 为了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苏联除了在军事上成立华约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①1949年,建立“经互会”。 ②1947年,成立“情报局”, 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苏联模式全方位改造。 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目的:为了适应冷战需要,应对马歇尔计划 中苏建交与合作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苏建交 1949年 1950年 1953年 中苏缔结了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在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156个项目 作用: ①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②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 【温故知新】苏联(俄)的发展历程 苏联模 式形成 新经济 政策 苏联的经济改革之路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苏俄建立 苏联模式 ? 苏俄、苏联的经济建设之路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病逝,终年74岁。 材料:(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1926到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均增速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为1.5%。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米的住房。 ———《苏联国民经济》 材料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分析苏联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重工业发达 农业、轻工业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①苏联的经济发展不协调 ,重视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 ②苏联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的发展。 名称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时间 主要措施 政治上:批判_____个人崇拜。 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_____;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经济上:推行“_____”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军事上: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_____方面。 经济上:加速经济改革。 政治上:取消_____的领导地位,实行_____,倡导“_____”和“_____”。 评价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_____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_____的计划经济体制。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 最终导致_____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苏联的改革 【任务一】阅读本课内容,完成表格(3min) 1953年 1964年 1985年 苏共 多党制 公开性 多元化 高度集中 苏联解体 高度集中 斯大林 玉米 新政策 军事 农业 重工业 先经济,后政治 【任务二】思考这几场改革的重心分别是? 戈尔巴乔夫 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 把苏联改病了 把苏联改残了 把苏联改死了 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虽然突破了苏联模式,但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二、社会主义的挫折 (一)东欧剧变 政治: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经济:私有化上的市场经济 具体表现: 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 (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 实质: 二、社会主义的挫折 (二)苏联解体 “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事变后叶利钦掌握控制了全局。 1922年12月30日成立 Ι 1991年12月26日解体 实质: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 (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