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56532

5.2社会历史的发展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04-1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377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哲学,必修,统编,政治,高中
  • cover
5.2 社会历史的发展 练习 一、单选题 1.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的对抗意味着阶级的对立 ②“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揭示了只有阶级斗争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③“文明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原始社会氏族制度形成时期 ④“生产建立在阶级的对抗上”表明生产关系状况制约生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 ) ①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中实现的 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④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从深化改革元年的全面播种,到关键之年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再到攻坚之年立柱架梁。全面深化改革这三年,我们既追求改革的“过程自觉”,久久为功解决长期存在的难题;更讲究改革的“落地效益”,让改革的尺寸之功都能凝结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说明(  ) ①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②社会变革都是通过改革实现的 ③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方式 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2017年3月l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标志着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民法总则的施行,将为当代中国的民事实践构筑日趋完善的法律框架,护佑着每个人的未来。民法总则制定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优质的治理资源。这表明(  ) ①社会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③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自今年3月7日国务院出台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来,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数据显示,3月7日至11月7日,在绿色家电节能补贴政策下,我国8类家电产品数量同比增长79%。居民消费欲望激发,市场繁荣凸显,也倒逼商家生产出更多节能绿色商品。由此可知( ) ①上层建筑调整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②生产关系的调整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④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强大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2024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随着各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消费需求延续恢复态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显著。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5%,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0个百分点。这说明( ) 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4年11月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是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其中第41条规定:“国家推动能源领域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依法加强对能源领域自然垄断性业务的监管和调控,支持各类经营主体依法按照市场规则公平参与能源领域竞争性业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