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0568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登上地球之巅》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63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登上地球之巅
  • cover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教学目标 1.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3.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4.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5.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 1.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叙事详略有致,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描写珠峰景色的目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雪域高原的地方风情) 同学们,高度为8848.13米的全球最高 峰珠穆朗玛峰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吸引着全世界勇敢者的目光。自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人埃德蒙德·希拉克和夏尔巴人坦曾·诺盖伊站在白雪皑皑的山顶上,向全世界证明人类可以超越自我极限,在高耸入天之处生存后,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于1960年5月25日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壮举,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当时随登山队采访的郭超人记者在他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中记录了这一经典的历史时刻。今天,我们将重温征服珠峰那段往事,体会昔日英雄征服自然的毅力和勇气。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1 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2.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简介: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西藏同尼泊尔、印度等国 边境,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峰,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峰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 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 3.1960年中国登山队征服珠峰活动简介: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 5120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建起大本营。参加这次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为尽早征服珠峰,他们做了大量周密的准备工作。 为确保登顶成功,登山队进行了许多适 应性的行军。登山队把夺取珠峰的战斗分成四个“战役”,分别制定到达6400米、7600米和8300米的攀登高度,再返回大本营,最后从8300米处突击顶峰。3月27日傍晚完成了第一个“战役”。28日,另一批登山队员出发,打响第二个“战役”。4月11日,上升到7300米高度。29日,登山队开始了第三次征服高度的战斗。5月3日晚上,登上了8600米的高度,并安全返回大本营。5月24日上午,四名精选的队员从8500米的高度开始了对珠峰的冲刺。于25日凌晨成功登顶,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2.学生快速默读,准确把握文段中的主要信息(如有提示和概括性作用的关键词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思考:(1)在突击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