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61455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共1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25767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24,九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5
  • cover
(课件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能够有韵味的诵读,把握诗歌内容。 2.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学习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之志。 核心素养目标 导入新课 南宋有一位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他就是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他的词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意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与苏轼并称“苏辛”。其词善用典故,托古喻今,多用比兴手法,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力,使宋词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著有《稼轩长短句》。代表作品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写作背景 北宋靖康二年,金朝攻破北宋首都东京(今河南开封),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北宋至此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一路南逃,流亡东海,最终来到杭州,他看中了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临安,便有了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于是在此建都,史称“南宋”。南宋王朝自建立之始,主战与主和的分歧就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最终,主和派占了上风。在求和的屈辱换得苟安后,大修楼堂馆所,大肆歌舞享乐,沉迷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 宋开禧元年,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感慨系之,写下这首词。 北固亭,最初修建年代未知,新亭重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又称凌云亭、摩天亭、天下第一亭。《三国演义》中孙尚香惊闻夫君刘备病殁白帝城的噩耗后,曾在亭里设奠遥祭,旋即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叫祭江亭。 朗读诗歌 【朗读指导】上片整体情感沉郁悲怆,要读出作者深沉而悲慨的语气;下片要读得坚定有力,突出对孙权的崇拜之情。 自由朗读这首词,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dōu móu 感知诗意 读懂诗的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中原地区。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之事呢?往事绵绵不断。如同这无尽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译 文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 占据。 指曹操与刘备。 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仲谋,孙权的字。 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一方,征战不休。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译 文 文本探究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词中三问 一问: 倒装句,神州何处? 悲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二问: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