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61498

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上册 Unit 6 Celebrating the Big Days 第7课时 教案+课件(共23张PPT,含内嵌视频)

日期:2025-05-13 科目:英语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823403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仁爱,7课时,内嵌,PPT,23张,课件
    Unit 6 Celebrating the Big Days Reading for Writing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为写作课,写作内容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完成作文。学生首先学习有关元宵节及其庆祝活动的文本,梳理作文结构,及庆祝活动开头、中间和结尾的主要内容。然后,学生绘制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的情节信息图表,为仿写做准备。最后,学生按照作文结构及模板,完成作文的仿写并与同伴完成作文互评。 二、语篇分析 【What】 本课时的语篇是一篇关于元宵节的短文。文中首先点明元宵节在中国新年的最后一天,强调其对中国人的重要性,家庭常于这天团聚。随后详细描述了当天的庆祝活动,上午准备庆祝事宜,如父亲挂红灯笼,一家人喜爱红色因其象征幸运;接着享用丰盛的大餐,母亲制作美味的汤圆;晚上则与祖父母一起猜灯谜。最后表达了作者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 【Why】 此语篇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感受家庭团聚和节日庆祝的欢乐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写作范例,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在文章中准确传达节日的基本信息、丰富的庆祝活动以及个人对节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掌握介绍节日的写作技巧,为其创作关于自己最喜欢节日的文章奠定基础,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How】 语篇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呈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介绍元宵节的时间和重要性,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依次描述庆祝活动,使用“First”“And then”“At night” 等过渡词使叙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描述过程中,运用了如“falls on”“get together”“prepare for”“hang lanterns”“cook tangyuan”“guess lantern riddles” 等丰富的词汇和短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节日的特色与氛围,且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使描述具有普遍性和常规性,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元宵节的常见庆祝方式,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规范且实用的语言范例与结构框架。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对众多节日有一定的认知和体验,具备一定的词汇基础和简单的英语表达能力,在本单元前期学习中也已接触过部分与节日相关的话题讨论和知识学习,这为本次写作课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然而,对于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和运用过渡词使文章逻辑连贯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与练习。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 1. 基于写作目的,文体和要求,分析语篇结构,列出内容要点; 2. 绘制情节图表,谋篇布局,拟定框架,完成写作任务; 3. 通过自评和互评,改进文章的结构、内容和语言; 4. 理解节日的意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阅读有关元宵节的语篇,分析语篇结构,列出内容要点; 2. 绘制情节图表,谋篇布局,拟定框架,完成写作任务。 【难点】 绘制情节图表,谋篇布局,拟定框架,完成写作任务。 六、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3 mins) 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Students watch the video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学习理解之感知与注意 观察学生的活动反馈,了解学生对视频内容的把握程度。 环节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环节二:思考问题,激活背景知识,并进行读前预测。(6 mins) 学生思考问题,分享对元宵节的了解。然后预测语篇内容。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Students thin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Students make a prediction about the article. 学习理解之感知与注意 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判断学生对元宵节的了解程度。 环节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对元宵节的已知,引出语篇的背景信息。 环节三:通过阅读语篇,获取写作框架和语言表达相关知识。(18 min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