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06310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7课《变色龙》导学案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7次 大小:226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语文,九年级,7课,变色龙,导学案
  • cover
变色龙 学习目标 1.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3.理解小说的情节线索。 4.品味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5.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与交流 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魁梧( ) 奥楚蔑( )洛夫 筛( )子 醋栗( ) 咳嗽( ) 下贱胚( )子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魁梧: 洋溢: 伶俐: 恐吓: 径自: 无缘无故: 异想天开: 荒谬: 3.作者链接 契诃夫(1860—1904),十九世纪末 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务员之死》等。 4.背景链接 《变色龙》写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 俄国民主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变色龙”到底指小说中的哪一位呢? 2.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断进行艺术概括,以此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色。那么,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 3.跳读课文,讨论作者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划分课文的段落,了解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4.根据对小说内容的初步理解,给课文另拟一个题目。 (二)文本探究 1.默读课文,将表格中的内容圈点在书上(对狗的称呼用“ ”、对赫留金的态度用“ ”),填写下面的表格。 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一案的五次变化 狗主人 对狗的称呼 对赫留金的态度 不知道 将军 不是将军 说不定 不是将军 将军哥哥 2.这五次变化是围绕什么而变的?其中有什么是不变的? (三)人物赏析 1.从奥楚蔑洛夫与众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延伸 “变色龙”比喻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你知道下面这些与动物有关的绰号比喻什么人吗? 铁公鸡、地头蛇、应声虫、寄生虫、笑面虎、纸老虎、千里马、老黄牛、初生之犊、井底蛙 第二课时 一、预习与交流 1.分析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根据课文内容归纳填空。 (1)对“狗咬人”的案子有 次判定;主人公有 次变色。 (2)奥楚蔑洛夫是穿着大衣出场的,文中有 次写到军大衣。 (3)断案子当然要用到法律,文中有 次提到法律。 (4)狗咬人了,就必有人围观,文中 次写到围观群众。 2.分析小说的人物,完成下面的填空。 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现在多比喻政治上 ,含 义。在俄语中,这个词的含义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见风使舵的小人”。小说用它来讽喻那种 的人。用变色龙作标题,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非常恰当。现在“变色龙”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这一名词已成为 的代名词。 3.整理小说的情节,完成下面的填空。 涉案地点: 。 涉案案由: 。 涉案双方:原告: ; 被告: 。 二、合作与探究 (一)文本探究 1.奥楚蔑洛夫的“新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出现了四次,各有什么作用? 2.断案的根据是法律,小说三次提到法律有什么作用? 3.从围观的群众和当时的环境,可以看出俄国社会的哪些弊病? 4.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