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版 2020 年修订)》对于第八课围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提出了感悟、理解、明确等不同层次的要求。 因此,《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这一内容的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立足国情,推动文化的交流互鉴,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投身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 本框题包括两目,第一目“文化具有民族性”,包括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核心和灵魂、体现;第二目“文化具有多样性”,包括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成因及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和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等。从逻辑线索来看,首先我们要承认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同民族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然后提出问题,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及正确看待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基于学生现实的学情分析 在思政课一体化理念下,初高中思政课在内容上有所衔接,学生对民族文化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本课内容贴近生活,与此相关的情境材料十分丰富,在教学设计中选取学生熟悉的民族服饰作为素材,将课堂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当然高二学生的理解是碎片化的,对问题思考有限,缺乏理论深度,基于现实学情构建大思政课,整合和优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论认知,用教材的理论来理解和解决现实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指向下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明确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阐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的原因,文化多样性的意义,阐明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懂得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二)素养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和感知文化具有民族性,理解价值观在民族文化的地位,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世界文化发展的要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激发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活力,培养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作出积极投入国家的文化建设,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 3.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树立天下情怀,培育学生国际视野,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正确对待中外文化关系,引导学生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和学情指向下的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文化的民族性、多样性 (二)教学难点: 依据学生情况确定教学难点:“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法和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与自主学习法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落手秀民族文化出圈,文化自信拉满了!展示图片 任务驱动 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 1.民族文化的地位、形成、表现形式 2.民族文化的作用、核心 3.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4.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5.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合作探究 议题一:各美其美———感受文化的民族性 播放视频 思考:哪个民族的服饰最让你印象深刻? 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悟? 展示各民族服饰及播放视频 思考:结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