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66522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4358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云南省,月月,答案,试题,地理,昆明市
  • cover
高一地理试卷 本试题卷共 8 页,26 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2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日本气象厅发布,当地时间2024 年 8 月 8 日 16 时 43 分,宫崎县日向滩海域发生里氏 7.1 级地震, 震源深度 30 千米。随后日本气象厅南海海槽地震临时预警,称与往常相比,在南海海槽附近发生大地震的 可能性相对增大,若发生地震可能导致强震或海啸,要求各地采取防灾预警措施。据此完成 1~3题。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地震发生时,宫崎县房屋晃动的过程是 A.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B.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C.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D.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3.此次地震发生时,横波在穿过莫霍界面时速度的变化是 A.减慢 B.加快 C.消失 D.不变 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4~6 题。 4.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因素中,与地表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呈正相关的是 A.纬度 B.太阳活动 C.海拔 D.大气中水汽含量 6.太阳辐射 A.可以使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 B.造成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C.能诱发地震和岩浆喷发 D.造成不同热量带生物量的差异 2024 年 6 月 25 日,嫦娥六号再传捷报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的壮举。下图表示包括月球的不同级 别天体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乙代表的天体系统为 A.可观测宇宙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地月系 8.作为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①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 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 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 ④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下图为大气中的臭氧浓度分布示意图, 甲乙两层中的臭 氧分别对人类产生有利和有害的影响。据此完成9~11 题。 9.下列有关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层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B.臭氧层主要集中在地球的平流层,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C.臭氧含量的减少和人类向大气过量排放的二氧化碳有关 D.南极地区的臭氧空洞现象在南半球的春季更为严重 10.对人体有害的臭氧所在大气层的主要特点是 A.大气的空间密度很小 B.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D.纬度越低,厚度越大 11.近几十年来,局部地区的臭氧浓度逐年下降,该现象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酸雨危害增加 B.大气污染严重 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D.地面温度降低 土壤水分转化是联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环节。某科研小组进行人工降雨实验,测量降雨前 后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降雨情景相同,土壤质地相同,在 30 °的坡地上设置覆盖石子、裸 地两种情况,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分别为30 厘米、60 厘米和 100 厘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 完成 12~14 题。 12.根据图a 判断曲线 Ⅰ是深度为 30 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依据是曲线 Ⅰ A.变化最早 B.初始值适中 C.峰值最高 D.波动最大 13.图 b 中曲线Ⅱ和Ⅲ没有明显变化,表明 A.降雨最大 B.地表产流多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