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67723

16.4 变阻器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5-02-1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817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6.4,变阻器,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4节 《变阻器》教学设计 课题 第十六章 第4节 变阻器 教材分析 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器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变阻器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后面“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量电功率”的学习。本节安排在“电流”“电压”和“电阻”之后学习,符合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本节内容由“变阻器”和“变阻器的应用”两部分构成。本节的重点是知道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教学的难点是按要求正确连接变阻器。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考虑如何改变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进而引出通过改变电阻来达到改变电流的目的。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把变阻器接入电路进行实验,体会如何正确连接变阻器、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因此,我在本节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 学情分析 学习电学内容已一段时间,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学的三个重要物理量“电流”、“电压”和“电阻”,对电学内容虽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但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特别是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欠缺。本节课是继电阻之后的一节新课,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做好分组实验,在实验中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画出它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2.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及电阻两端的电压。3.通过用铅笔芯心控制灯泡亮度、用滑动变阻改变小灯泡的亮度以及用滑动变阻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实验,进而体会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变阻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学会变阻器的使用。 教学方法 变阻器的教学属于实验仪器的教学。本节课拟采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边演示、边导控,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少教多学”的教学原则。。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过程是:先了了解仪器构造,再学习仪器的使用方法。因此教学上力求通过对变阻器的原理、构造、这一难点的突破,来顺利开展其使用方法这一重点的教学。设计滑动变阻器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材又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所以,本人力图通过实验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手段,引导学生完成这个教学,让他们初步体会到“创新”的喜悦,加深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感情。 学习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理解记忆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展示复习的问题: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个人举手回答。(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设计“温故知新”意在复习上一节课的重点知识,也为本节课作为铺垫。 情景体验 让学生体验生活,并引导学生知道改变电阻的方法,和最方便、实用的方法是什么? ①学生体验生活:台灯亮度调节、音响音量调节、电风扇的调节②学生思考回答:它们是怎么样控制的?(改变电阻);③学生思考回答:改变电阻的方法有哪些呢?(可改变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改变导体电阻最方便、实用的方法是什么?(改变导体的长度。) 体验生活,很自然引入改变电阻;从而导出改变电阻的方法和最方便的方法。 学生演示实验用铅笔芯控制小灯泡的亮度;让学生观察用铅笔芯控制小灯泡的亮度。引导学生分析出变阻的原理。 ①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思考:灯泡变亮时,接入电路的铅笔芯长度如何变化?灯泡变亮呢?②学生再观察两幅画面后思考回答:变阻的原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