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68681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2-0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63080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7课,百家争鸣,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1.通过阅读材料和教材,了解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2.通过分析史料,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含义和影响;通过分组阅读教材,再以表格形式归纳,了解百家争鸣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学习目标 清“万世师表”匾 ———康熙到曲阜孔庙祭孔时御赐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 孔子学院的标志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孔子的知名度一直居高不下,孔子的思想更是世代传承影响。孔子是什么样的人?他都有哪些思想主张呢? 一、乱世思治 结合材料和前面所学,想一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一 平王东迁洛邑之后,所控制的地盘人口已十分有限,基本上只能掌控洛邑周围几百里的范围,而且军事力量、政治威望与经济实力均大大下降……而各诸侯国则各自为政,并互相倾伐吞并,周王室亦无力介入,王室之衰微可想而知。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 材料四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传·昭公十七年》 材料三 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竟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秋也。 ———《孔从子卷二·居卫第七》 材料二 春秋战国间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变化突出表现在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从考古学上看,这是由青铜器进入铁器的时代。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经济: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 阶级:士阶级得到重用。 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社会变革,先秦诸子是如何应对的? 材料研读 二、治世之方 1.春秋诸子———老子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史记·老子列传》 老子 姓名:李耳,字聃 时期:春秋后期楚国人 学派:道家学派创始人 个人经历:做过周朝史官,管理王室典籍,学识渊博 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 结合上述材料和教材,为老子制作一张小简历。 二、治世之方 1.春秋诸子———老子 请结合材料和教材,说说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材料一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此乃自然而为之也,何劳人乎? ———《孔子问礼》 材料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材料三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道德经》 材料四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材料研读 二、治世之方 1.春秋诸子———老子 思想主张 处世主张 核心是“道”。“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政治主张 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二、治世之方 1.春秋诸子———孔子 下层没落贵族(春秋后期鲁国人) 学习礼乐 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 曾在鲁国从政,不久周游列国 回到家乡,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自主阅读教材,梳理孔子的生平。 二、治世之方 1.春秋诸子———孔子 思想主张 核心思想:“仁”。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 二、治世之方 1.春秋诸子———孔子 政治主张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zōu)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