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68854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日期:2025-01-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173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 cover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枫桥夜泊》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经典古诗,位于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有趣”,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感受自然之美,体会诗人情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诗中描绘了秋夜枫桥泊船的景象,如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江枫渔火、夜半钟声等,将诗人的思乡之愁、家国之愁、失意之愁巧妙地融入其中。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张继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激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学情分析 《枫桥夜泊》作为一首七言绝句,其情与景的交融、意象的生动、意境的深远,为五年级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文学鉴赏和情感体验的素材。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古诗的画面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从而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此外,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鲜明,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将诗中景象转化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如绘画或写作,进一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2、通过反复诵读、比读,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展开想象,培养研究和自学能力。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诗人孤寂忧愁之情。激发对古诗的兴趣,能在课后去搜集更多自己喜欢的古诗。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2、教学难点:培养朗读能力、品词析句能力,通过诵读,领悟意境,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解字读题 教师板书课题:“枫桥夜泊”,“泊”字解释为停泊。 诗题意思:夜晚将船停靠在枫桥下的岸边。 指名学生读题,全班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 简要介绍作者张继及其创作背景: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张继是唐代诗人,他的诗多是描写旅途感受和自然风光,写得自然朴素,情味深远。《枫桥夜泊》是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有感而发所写。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诗,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教师相机纠正字音和停顿。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理解诗意,初步感悟 学生结合注释和预习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乌啼:一说为鸟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 姑苏:苏州的别称。 夜半钟声:佛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 (三)精读古诗,领悟意境 1、抓关键字,感受意象:默读古诗,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并勾画出来。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钟声。 2、品读诗句,领悟意境:提问: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象,心情会怎样? 品读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引导学生想象:月亮落下去了,乌鸦啼声阵阵,秋霜仿佛铺天盖地。 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诗人的失落感和孤独感。 3、品读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提问:诗人为何而愁?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江中的渔火,漂泊思乡的忧愁使他难以入眠。 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诗人的愁绪。 4、品读第三、四句:“姑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