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6 A Day in the Life Section B (1a~1d)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为阅读课,语篇内容是来自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一名中学生Timo Halla的自述,主要介绍上学日的一天时间安排。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远在芬兰的一名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同时能够进一步学习有关描述日常生活习惯的相关表达。 二、语篇分析 【What】 该语篇内容是来自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一名中学生Timo Halla的自述,主要介绍上学日的一天时间安排。该文本以放学时间为界限,共分为两段。Timo首先简要介绍了自己的个人信息,然后描述周二这一天的活动轨迹。 【Why】 语篇描述了大量的日常活动及相关时间信息,勾勒出Timo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语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外国中学生的作息习惯,发展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同时由于芬兰纬度比较高,其自然地理环境也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因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安排。语篇内容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How】 语篇描述了大量的日常活动及相关时间信息,运用到了“I usually get up at 7:40.”“My school begins at 9:00.”“I have lunch at 12:00.”等相关表达。同时该文本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比如在文章开头,Timo介绍了自己来自北欧国家芬兰,而Timo Halla就是典型的芬兰人的姓名。文中提到home economics(家政学或家庭经济学)属于芬兰的特色课程。从“Now it’s December.”“I usually get home around 4:00. It’s already dark outside.”这些描述中,学生可以了解地理位置对人们的作息造成的影响。语篇通过时间顺序来描述主人公一天中的不同的活动,不仅体现了重点句型的运用,还生动表现了主人公的精彩生活和良好习惯,有助于指导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语言。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描述日常生活作息习惯的相关表达,但是学生对于其他国家学生的日常生活作息习惯还不是很了解。本节课学生通过看图回答问题、阅读短文选择标题、阅读短文填表格、根据表格问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活动,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短文信息,进一步落实有关日常生活习惯的相关表达,同时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 1. 通过快速阅读获取文本大意,找出最合适的文章标题。 2. 根据阅读文本所提供的信息梳理出Timo星期二的日常生活轨迹,并制作成结构化图表。 3. 深入探讨分析如何充分利用好时间,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反思自己在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树立时间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根据阅读文本所提供的信息梳理出Timo星期二的日常生活轨迹,并制作成结构化图表。 【难点】 深入探讨分析如何充分利用好时间,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反思自己在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树立时间观念。 六、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导入新课。(5 mins) 教师呈现堂妹的时间表,引导同学谈论她的日常作息习惯。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1. Students look at Cici’s timetable and try to talk about her daily routine. 应用实践之描述与阐释 观察学生的活动反馈,了解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环节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已知,检测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为后面活动的开展做好语言铺垫。 环节二:看图回答问题,进行读前预测。(3 mins) 教师引导学生看语篇配图,回答问题,进行读前预测。 教学活动 活动层次 效果评价 Students look at the photo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Then guess which part of the world the boy is from. 应用实践之分析与判断 倾听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图片信息的获取情况以及对语篇信息的猜测情况。 环节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