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静电现象 1.(2023·江苏学业考试)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 B.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是电荷量的基本单位,其大小为1 C D.元电荷实质上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2.(2024·江苏学业考试)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M和N相互摩擦后分开,M带上了 1.0×10-8 C的负电荷,则N( ) A.带1.0×10-8 C的负电荷 B.带1.0×10-8 C的正电荷 C.可能不带电 D.带2.0×10-8 C的正电荷 3.用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验电器的两箔片张开.此时两箔片的带电情况是( ) A.均带正电 B.均带负电 C.均不带电 D.带等量异种电荷 4.(2024·北京丰台期末)用绝缘柱支撑且彼此接触的导体A和B起初不带电,贴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闭合.如图所示,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C移近导体A,导体A、B下部的金属箔都会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A所带的电荷量小于导体B所带的电荷量 B.导体A所带的电荷量大于导体B所带的电荷量 C.导体A下部的金属箔带负电,导体B下部的金属箔带正电 D.导体A下部的金属箔带正电,导体B下部的金属箔带负电 5.导体A带电荷量为5q,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电荷量为-q,两导体接触后再分开,则导体B带的电荷量为( ) A.-q B.q C.2q D.4q 6.(2023·山西学业考试)(多选)已知元电荷e的值是1.6×10-19 C,那么一带电体的电荷量可能为( ) A.2e B.1.6×10-19 C C.1.9×10-16 C D.1.6 C 1.B 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故A错误;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B正确;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其大小约为1.60×10-19 C,电荷量的单位是C,故C错误;电子和质子所带的电荷量等于元电荷,故D错误. 2.B 物体相互摩擦后会带电,这就是摩擦起电,在摩擦起电过程中,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摩擦起电过程中,电荷是守恒的,两个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所以N带1.0×10-8 C的正电荷. 3.B 用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验电器的两箔片张开,属于起电方式中的接触起电,此过程中会有负电荷从带电物体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箔片上,所以两箔片此时均带负电. 4.C 根据静电感应原理,导体A下部的金属箔带负电,导体B下部的金属箔带正电,故C正确,D错误;根据静电感应,导体A所带的负电荷与B所带正电荷数量相等,故A、B错误. 5.C 带异种电荷的相同导体,接触后再分开,电荷先中和,剩余的再平分,故分开后各带电荷量为2q,A、B、D错误,C正确. 6.ABD 元电荷是指最小的电荷量,任何带电体的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2,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与元电荷之比为整数,故A正确;=1,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与元电荷之比为整数,故B正确;=1.187 5,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与元电荷之比不是整数,故C错误;=1019,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与元电荷之比为整数,故D正确.1.1 静电现象 各种起电方式 元电荷 一、各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用 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作摩擦起电.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一般选择不同的材料,比如丝绸和玻璃棒、毛皮和硬橡胶棒等. 2.接触起电:通过传导,使电荷不断传递而带电的过程叫作接触起电. 3.静电感应:由于受附近带电体影响而引起导体中正负电荷重新分布的现象叫作静电感应. 二、元电荷 1.电荷量 物体所带 数量的多少叫作电荷量,简称电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 ,简称库,符号是 C. 2.两种电荷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电荷和 电荷. 3.元电荷 (1)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叫作元电荷,用e表示. (2)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量都是元电荷e的 倍. (3)电子的电量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 通过油滴实验测定的. (4)元电荷电量在通常的计算中,可取e=1.60×10-19 C. 4.电子的比荷 电子的电量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叫作电子的比荷.电子的比荷=1.76×1011 C/kg.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