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假设你穿越回古代做了皇帝,你想做一些造福于民的事情,比如兴修水利,那么你都需要些什么呢? 人 钱 权力 选官制度 赋税制度 政治制度 高 中 历 史 必 修 中 外 历 史 纲 要 上 CONTENT 选官制度 XUAN GUAN ZHI DU 三省六部制 SAN SHENG LIU BU ZHI 赋税制度 FU SHUI ZHI DU 中 外 历 史 纲 要 上 隋 唐 之 前 选 官 制 度 SUI TANG ZHI QIAN XUAN GUAN ZHI DU 世卿世禄制/血缘世袭 西周 军功爵制/依据战功 战国 察举制/依据品行 汉朝 九品中正制/出身门第 魏晋 九品中正制为何产生?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基层户籍管理失控,地方官员无法有效考察地方贤才; 豪强地主势力崛起,地方官员攀附地方势力,结党赢私。 下下 九品 下中 八品 下上 七品 中下 六品 中中 五品 中上 四品 上下 三品 上中 二品 九 品 八 品 七 品 六 品 五 品 四 品 三 品 二 品 一 品 → → → → → 中正九品 上上 一品 官品九品 九品 中正 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这个地方在中央当高管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把合适的人分成九等,写出不同的评语,称之为“状”。最后管理官员任命的吏部,根据不同的等级来进行授官。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势族 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这样一个辅助性的环节,到了魏晋时代,居然倒退到全凭中正官作出一个模糊评语的地步。总之,既然不能量化考核,必然没有考核标准,结果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没有考核标准,后期选拔被世家大族所掌控。 九品中正制有何不合理之处? 琅琊王氏的王敬弘,当了四十年官,一直当到宰相,竟然看不懂审案文书,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材料一 材料二 慈 恩 塔 下 提 名 处 十 七 人 中 最 少 年 如何革除九品中正制弊病? RU HE GE CHU JIU PIN ZHONG ZHENG ZHI BI BING 以寒门抑门阀,以考试代门第 中 外 历 史 纲 要 上 白居易考中进士后所题 科举考试形成背景 中小地主阶层的崛起要求打破士族对政治的垄断; 统治者希望加强中央集权。 选拔标准 学识、才能 选拔方式 分科考试 基本特点 不限门第,相对公平,择优录取。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文帝 增加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唐太宗 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地位 唐玄宗 始建进士科,科举考试制度形成 隋炀帝 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武则天 科举制度在 隋唐的发展 KEJUZHIDUZAISUITANGFAZHAN 中外历史纲要上 分析材料,谈下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TAN XIA KE JU ZHI DU DE JI JI ZUO YONG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冀求一第。即纨绔公子,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抑制门阀 改变了门阀士族把持选举的弊端,削弱了世家大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权; 加强集权 选人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阶层流动 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促进了阶层流动; 分析材料,谈下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TAN XIA KE JU ZHI DU DE JI JI ZUO YONG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冀求一第。即纨绔公子,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统治基础 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 官员素质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社会风气 促进文化教育发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分析材料,谈下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