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72868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04-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1117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不懂就要问,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不懂就要问 三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互动交流 1.生自由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孙中山的资料或图片。 2.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有关孙中山的那么多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孙中山小时侯是怎样学习的? 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1.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借助拼音小声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问题?(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自学要求: 诵 例 圈 糊 涂 呆 戒 厉 挨 楚 bèi sòng lì quān duàn liàn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段 练 背 挨 背 bèi (后背) bēi (背包) ái (挨打) āi (挨着) 整体把握 先读一遍课文,再填空: 课文主要讲了( )小时候在( )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 )地向先生提问的事。说明了他是一个( )的人。 大胆 私塾 孙中山 勤学好问 课文解读 私塾 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学习年限,多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作课本。 私塾 孙中山小时候是怎么上课的?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不求甚解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 ·· ·· 加点的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孙中山的学业一直都完成得十分出色,先生对孙中山的表现十分满意。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孙中山站起来问先生的时候,同学们都被他的举动吓呆了,可见孙中山在学习上具有与众不同的品质。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头一次 态度诚恳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私塾先生非常严厉,却打破习惯把书中的道理讲给同学们听,可见先生教书很认真,孙中山学得很认真。 私塾先生非常严厉,孙中山还要壮着胆子问先生,说明孙中山求知的决心很大。 品读提高 读完这段有什么体会? 说说自己在学习上“不懂就问”的事例。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思考: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这两句话意在说明什么?有什么作用?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说明旧时私塾的教育过于刻板,严重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为下文孙中山提出问题埋下伏笔。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结合插图,想象先生厉声责问的表情,读出先生的严厉。 孙中山的角度:私塾先生非常严厉,孙中山还要壮着胆子问先生,说明孙中山求知的决心很大。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你从这段话中看到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 “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写法点拨:卒章显志。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写法巧借鉴 归纳总结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